“山在青天外,天上有人家,别人种瓜豆,我家种落霞。”据说这是落霞宗开派祖师李方写的一首诗,李方起初是个落拓的举子,求学多年而不第。
如果这诗真是李方做的话,能看出他确实有“不第”的理由,打油诗都作的这么差劲,更别提写四六骈文和策论之类的了。
后李方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下开始了游历生活,偶然间在落霞山一洞内得到了经文一卷,从此踏上了修真炼道之路。
当然那时这山还不叫落霞山,叫什么已不可考证,也有可能此山之前并没有名字,就是一无名荒山。
李方虽然学文不成,不过在修行上倒极有天赋,百五十年就问鼎金丹,开创了落霞宗数千年基业。
后李方寿四百八十岁驾鹤西去,其创立的落霞宗倒是一代代传了下来,中间虽然也屡遭磨难,但总算保全道统不失,直到如今的水秋月任宗主。
落霞宗的所在地就叫落霞山,落霞山是三峰连排,三个峰头分别为栖霞峰、落霞峰、葬霞峰,据说这些峰头的名字也是李方起的,给人的感觉逼格并不高,并且还微微有些酸腐气。
也许李方心里最爱的始终是学文,只是奈何天赋实在不够;抑或是李方也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其内心总对学文抱有遗憾,以至于最后其传下的警言偈语并不多,歪诗之类的流传下来的倒有不少。
总的来说,李方对后辈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占住了落霞山这座灵山,因其地下有着三阶灵脉,这才为后来宗门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基础条件。
不过落霞山算不得一座大山,最高的主峰落霞峰也不过千丈高,余下二峰高只有几百丈。
事实上是否有灵脉并不在于山的高矮,此间很多大山非常高大,但地下并没有灵脉,不过通常来说有灵脉的山,其景色都要秀丽一些。
旭日东升,苏易在练习过两遍术法后略作收拾,启程赶往落霞宗。
昨日他已经征求过师父沈莫的意见,师父同意他留下落霞宗客卿令牌,并示意他尽早去往落霞宗将此事落实。
苏易自然不在意水秋月为何要招揽他担任客卿一职,他在意的是当了客卿有什么好处,反正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先去把好处拿到手中要紧。
担任落霞客卿是有好处的吗?那是一定的,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宗门的客卿长老。
宗门的基本架构,理论上最高的是宗主,接下来是护法长老、客卿长老、执事长老,再往下是执事和弟子。
弟子又分为亲传弟子、内门弟子、外门弟子、杂役弟子等等,这个不需细谈。
之所宗主是一个宗门理论上的最高权利者,那是因为很多宗门的护法长老比宗主的权利都要大。
护法长老又叫护宗长老、护道长老等,名字虽然不同,但作用都是一个的,是宗门的顶阶战力,宗门大事他们要顶上。
不过因为护法长老平日都是闭关潜修,不理杂事,所以名义上还是一宗之主最大。
而客卿长老是仅次于护法长老的存在,就能想象得出其有多么大的好处了。
当然客卿长老和护法长老二者之间也有不同,护法长老强调的是对宗门的“忠”,而客卿长老强调的是对宗门“有用”。
某种程度上来说,护法长老更像是“家里人”,而客卿长老像是聘请的外人,当然这里不是聘请,而是招揽。
因为性质上的不同,所以也决定了待遇上的不同,对护法长老,宗门会无限制的“供养”,而客卿长老如果想动用宗门资源,则需要“交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