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半个上午,这一场争论就已经占据了微博与知乎的热搜榜,而微博上关于这个争论的话题,阅读量更是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形成了全民关注的局势。

针对学科竞赛的诟病,也再次被摆到了明面上。

许多教授、专家学者等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以及竞赛教练员等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的观点还是非常公正的,认为这样的比较与争论毫无意义,不论是方程还是e,都是在一定的身份、适当的年龄的前提下,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为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换言之,无所谓更需要谁这个问题,两者都是国家所需要的。

更何况,这些竞赛出身的做题家们,才是原创性学者最大的储备军,也就是说,e跟方程本质上是一类人。

终有一天,方程会成长为e,并且接过对方手中的接力棒,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接续奋斗。

而在很久以前,也许e也是像今天的方程一样,通过不断做题,才慢慢变成了现在这个能够改进拉姆齐数渐进上界的原创性学者。

所以,方程就是e,e曾经也是方程。

专家的这一观点,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争论归争论,大部分人还是承认,尽管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培养解题高手,但做题却是从学生走向学者的必经之路。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向来如此。

只不过,这些话看在方程的眼里,总觉得有些惊悚,就好像自己通过e所做的伪装,一下子就被这些专家给看穿了一样。

看样子有些专家说的话,也并不都是那么降智嘛。

尽管也有部分人的观点十分激进,抱着“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态度加入到这场争论当中,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人,他们的声音也远远大不过理智的专家学者的声音。

再加上有不少的官媒入场,这场争议也就很快有了定论,热度也逐渐消退,等到方程他们吃晚饭的时候,微博以及知乎的热搜榜上,已经看不到类似的相关话题了,只有论坛上还会有人断断续续说上几句。

这一场围绕竞赛与科研、做题家与学者之间的争论,可以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晚上回到酒店后,方程也再次登陆了自己的论坛账号,准备以e的身份来回应一下这件事,毕竟身为这场争论的主角之一,如果e一句话也不说,怕也说不过去。

“忙累了一天,才后知后觉地知道,我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一场争议,因为只有论坛这一个平台账号,所以就在这里说几句吧。”

“首先我要恭喜方程同学,能够以满分的成绩拿到CMO的冠军,坦率地说,换做是我考这张试卷,我未必能够拿到满分,更不可能答得如此完美。”

…………

“学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科竞赛也更不是有些人口中的毫无意义,如果单纯地只讲价值论、有用论的话,那我们大学所学的微积分、中学所学的写作,能有什么作用呢?”

“难不成我们买菜还会用到微积分?还是说,我们在跟别人说话之前,还得来一个三段论?”

…………

“最后,借用一首歌来结束我杂乱无章的感想——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就像有的专家所说的,某种意义上,e就是方程,方程也就是e。”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