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这是在做甚?”
不知道什么时候朱元璋已经站在了朱标的身后,见朱标吃的油光满面,毫无形象,朱元璋不忍的有些嘴角抽搐。
朱标转眼望去,见到来人是朱元璋,赶紧起身道:“父皇。”
常伯:“草民,参见陛下。”
常伯看见朱元璋后便用手拉了一下常森的衣服:“少爷。”
常森:?
“行礼。”
“哦”
常森:“草民常森,参见陛下。”
朱元璋上下打量着常森,摆手说道:“无须多礼,你就是常家小子吧?太子派人告知咱说寻得亩产三十石的粮食,户部尚书杨思义不信,咱也不太信,小子你且过来与咱说说这到底是何物?”
说着说着朱元璋便在火堆旁边坐了下来手也开始不自觉的往烤鱼和叫花鸡身上招呼。
“陛下,那是土豆和番薯,在富饶的土地中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中亦可生长,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也不需要怎么精心呵护,只需要埋上土施点肥和水任其生长即可。亩产可达三十石,三个月以后即可收成,妥善保管,来年不坏,虽不能替代大米,穷苦人家吃土豆亦可活命,做法多样,口感俱佳,可当粮亦可做菜。番薯亦是,然番薯成熟比之土豆要晚二至三个月,番薯味甜,可充饥,放入阴凉黑暗之地可长期保存而不腐。”
正当常森凯凯而谈的时候,他突然觉得空气有点安静,转头一看,火堆旁的众人无不喘着粗气,呼吸急促,双眼泛红的盯着他。
户部尚书杨思义肃然道:“小公子给了这天下黎明百姓一个活命的机会,请受老朽一拜”
说完就给常森行了个大礼。
不一会就开始哭了起来,边哭边用衣袖抹眼泪。
朱元璋则是眼睛期待的看着常森询问道:“小子,此话当真?”
常森:“当真,骗你又没好处,再说三个月后就成熟了,你自己到时候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好!好啊!!会的,三个月后咱肯定是要来看一看的,还要叫上咱的大臣一起来看。”朱元璋激动的说道。
“小子,你还小,不知道二十多年前这天下有多少人是被活活饿死的,你可知道咱爹娘,咱大哥,大哥的长子都是在那时候被饿死的啊。那年初六咱爹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大哥儿子饿死,二十二日咱娘也饿死了,要是二十年前有这土豆,番薯,咱爹娘就不会死了。”朱元璋随即又动情的说着,泪水已经布满了他的脸庞。
一阵微风轻轻拂过脸上,看着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男人,很难让人想象他就是那个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终成帝业的大明帝国开创者。
人的内涵不在于本身,不在于肉体。某人之所以是某人,不在于他自身,而是他的社会关系,他是谁的儿子,是谁的父亲,是谁的丈夫。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常森之所以是常森,是因为他是常遇春的儿子,是常氏的弟弟。
朱元璋在失去所有亲人后,他与这个世界是有剥离感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成功的人不得不让常森感到钦佩。
常森觉得若是自己失去了所有亲人后,这个世界与自己还有什么联系呢?自己连如何自处都不知道,更别说替这天下百姓去造反了。
朱元璋:“小子,你从何处寻得此物?”
常森:“草民前些时日外出骑马,在伞山遇一和尚,此人教会了草民很多东西,并将土豆和番薯赠与草民。”
常森从常氏口中得知他穿越来的那个地方叫伞山,根据后世南京城的地形推测,应该是后世栖霞山一带,之所以要拉和尚当挡箭牌而不是什么仙人,上帝,三清之类的,是因为常森知道在明朝僧人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接受,明初很多人都是信奉佛教的。
“有这等宝贝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早先年间做什么去了,小子,那和尚呢!”朱元璋咬牙切齿说道。
常森:“不见了,醒来就不见了。”
看着朱元璋满脸愤恨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常森觉得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吧,在朱元璋当和尚的期间也是被和尚天天欺负的,和尚不事生产,还喜欢压榨百姓,和地主没什么区别。朱元璋一直都是有仇必报的性子,对和尚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感了。
“这和尚该死。”眼里透着一丝阴狠的毛骧沉声说道。
“这些吃食,甚是美味,做法却是没见过,小子可是你做的?”吃饱喝足的朱元璋说道。
“是草民做的,这是叫花鸡,这是....”常森巴拉巴拉给朱元璋一通解释。
户部尚书杨思义拿出一个奏章递给朱元璋说道:“按照陛下的要求,户部与行中书省一起鼓铸‘洪武通宝’钱,现在各行中书省已经陆续开设宝泉局和宝源局,两局共铸。所铸铜钱分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重五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二钱重二钱,小钱重一钱。”
朱元璋:“咱知道了,京畿都漕运司之事户部也要多上心。”
因为用兵的缘故,物资供应艰难,朱元璋便设立了京畿都漕运司,加强物资的运输和流转,还要治理淮安,龚鲁、薛祥为都漕运使。修河筑堤雇人,百姓是无怨言的,因为这样可以消除他们的徭役,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好家伙,出行都带着奏章,当朱元璋的官可真累,常森在内心吐槽道。
只听见户部尚书杨思义叽叽呱呱说一堆,常森啥也没听明白。
“洪武通宝是什么,宝钞?还是铜钱?常森喃喃自语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