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书院村,虽然还是那个夹在县与城之间的小村落,但却随着同文书院名气与日俱增,招收学子的人数变多。除最开始中心位置的同文书院一百米内仍不许兴建房屋外,围绕书院而建设的其他三条道路,早已经变成了一片繁华热闹的街道。
此时,距离救出朱青那件事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小获一笔横财的范旭,也终于做好了打算,开始了他漫长的求学之路。
按道理说,像范旭这样的童生,不论是更方便考取生员,或是为了日后的升迁,都该优先选择进入县学。
可事有利弊,像范旭这种穷苦人家出身的,进入到县学那种官办学府,客观来说,日常难免受到一些富家子的歧视——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又是范旭最讨厌的事。
何况做官出仕这种事情,也从来不是范旭读书的首要目的,比起做官,他倒更愿意选个感兴趣的书院,静下心来,好好巩固几年,彻底消化一下,之前那些只图囫囵吞枣学过的东西。
同文书院就是个不错的地方。
——在选择到这里之前,范旭特意专程寻访了很多县里的书生,最终,在向许多人求证过这里的情况后,他才得出以上这个结论。
从多方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同文书院其实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
——并非泛意上的开放,而是特指这里的学术氛围。
常言道,伟大的将军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其行为与血性,也必将深深影响其所率整支部队的作风。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拿到此处,也是通用的。
因为同文书院山长黄九州,为人同样也很‘开放’。
仿佛是那位出生在遥远碎叶,却不远万里的跋山涉水来到中原的伟大诗人一样,万里的云和月,不光映照进了他们的眼,也同样如刻刀般,将那些深深镌刻进他们的胸膛。
出生于大月皇室贵族,因故国连年战乱,不得已踏上逃亡之路的黄九州,乘着滔天巨浪,跨过山河海洋,在辗转了数十座城池后,终于见到了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天堂。
圣景,神都,
——一座连天神都嫉妒的伟大国度。
在黄九州过去漫长的二十多年生命里,他从没有见到过有哪一个国家的子民,过着如景朝这般富足的生活,这里的美食,这里的传承……当黑夜降临,灵魂升入夜空俯瞰整片大陆,
唯此处,仍璀璨夜灯!
于是,安定下来的黄九州,立即与故国通了书信。当得知故国内战乱已经平定,家族重新掌控政权后,他并没有选择急匆匆跑回去继承王位,而是作为遣使,彻底留了下来,并力邀了大批大月人到此居住。
随后,同文书院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并延续至今。
或许也正是得益于,黄九州这飘零坎坷的前半生,这位直到二十九岁才建成同文书院的年轻山长,却有着远超许多同龄人的宽阔胸怀与广阔见识。
在他的带领下,同文书院不仅有教授传统华夏文化课业的讲堂,还容纳了来自他在逃亡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从其他国度里学来的知识,包括其他书院根本看不上的,诸如建筑、数算、医学、农学、神学、艺术……等等等等。
或许某天,你不经意偶然路过书院村外的某处田埂,见到的一位正在摆弄庄稼的青年,其功名可能是童生、甚至秀才——这是在除书院村以外的地方,绝不会见到、或听到的诡异场景——也一度让许多文学大儒难以接受,甚至觉得同文书院此举有辱斯文。
可一样米养百样人,少数人的诋毁并没有成为制约同文书院发展的脚步,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让更多的对此感兴趣的人加入了进来。
虽然在这其中也不乏商贾学徒,想着在此学成一技之长,以求日后出来谋取生路。
但作为有教无类的先驱者,黄九州开放的做法,反而使这些人变成了他洒向景朝各地的火种,也因此带动了更多的人来到此处,更有学成后不愿离开的,最后留下成为书院中流砥柱。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