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邓母居住的小院,已经是午后未时末刻。以邓源的驾车技术,只怕天黑前赶不回昆山了。若是还在玉山别院居住,自然无妨。可他现在住在县城里,若是城门关了,今日便回不了家。
正踌躇间,邓源忽然一拍脑门:这里是苏州啊,只要有钱,怎么不能过一夜?
打定主意今日不回昆山了,邓源先寻了个不起眼但也绝不寒酸的客栈,将车马物品先寄存下,而后在城里逛了起来。
在后世,邓源并未到过苏州。但对这对历史名城闻名久已。据说这是世界上罕见的苏古今位置未变、总体框架未变、路桥名称基本一致的古城。而他今日脚下踏过的一砖一石,四百年后也许还存在,并且被游客兴致勃勃地欣赏、研究。他甚至想到,如果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刻下“邓源到此一游”,会不会给四百年后的考古学家带来一些小小的困惑?
他有心避开晟宝源所在的山塘街,可奈何山塘街正是这个年代苏州的商业中心,随着人流总是不知不觉地走到左近。
信步来到外城,回身看看阊门,想起自己和邓母刚来到苏州时的情景,恍若隔世。
又逛了片刻,忽见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吴分楚胜”四字,牌坊后是高大的假山群,层层叠叠,玲珑剔透,走上假山,见一石洞,洞口立着一块碑,写着“海潮观音”,想必洞中又观音像。
邓源想起归雨宁的观音扮相,莞尔一笑,没有入洞观看。
下了假山,举目远望,又有一座石桥名曰“中和桥”,想必已经到了传说中的虎丘。
其时日已西斜,但这一带的游人却只见多不见少。邓源很好奇,在路边买了一碗凉茶,边喝边问:“大叔,这里怎么这么多人,晚上有什么大事吗?”
卖凉茶的大叔一脸惊奇:“侬不晓得哇,会馆里头昆曲班子老好的啦,今朝恰好是胜兰芳胜老板的大轴,这些人,多半都是给胜老板捧场的哇。”说完,又眨眨眼,说了一句四百年后风行天下的话:“侬外地人啊?”
“呃”邓源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碗:“阿拉上海宁。”见大叔没听懂,便微微一笑,转移了话题:“您说的哪个会馆?”
大叔用大拇指向不远处一指:“那边厢,曲沃会馆啦。”一脸自豪,与有荣焉。
邓源想了想,根据他并不丰富的历史知识,曲沃曾是春秋时晋国的国都,既然这个会馆以曲沃为名,自然是山西人出资建造的。
会馆,算是明清时期一种极具特色的经济文化现象,是一些大城市里外来的同乡官僚、缙绅、赶考书生、商人甚至流民居停聚会之处。会馆往往以地域、行业作为区分。苏州是东南大商埠,晋省富商在这里建立会馆毫不稀奇。会馆里往往设有客房、食肆、戏台、茶楼,是这个时代综合性的娱乐休闲场所。
那么作为一名晋省仕子,似乎应该进去瞧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