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论甚高啊!”

孙权遣鲁肃前来吊丧只是个借口。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孙权带着江东士卒三次兵临江夏城下,最终攻破江夏郡治西陵县,斩杀黄祖之后就想着接江夏郡西进南郡,从而隔绝荆州南北。

本想趁着刘表病死于榻上,趁机拿下襄樊,可没想到曹操却是先行一步,征集大军进了南阳。

荆州虽为四战之地。可对于江东而言,是及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不管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还是吴王刘濞,都是先行夺取荆州之地,以荆襄为上游屏障。

占据了荆州,不仅可以控制大江的各个之流,也可以依靠这些之流完成对敌人的快速打击,还可以避免别人通过大江的上游顺流而下,一路直击江东的腹地。

将大江沿岸这么一个命脉控制在自己手中,甚至是将来沿大江进军益州,都是有利可图的,这些利也是孙权和江东这些本地士族,进行博弈的本钱。

孙权不像自家哥哥孙策那样,孙策是以武力强行压制了江东的士族,所以,孙策对不服从他号令的人,一概诛之而后快,其中既包括由朝廷任命、视孙策为叛逆的州郡长吏,如许贡、刘繇、王朗等人,也包括割据一方、不服从孙策号令的地方豪强割据势力,如严白虎、邹他、钱铜等,以及吴会大姓如盛宪等。

虽然随着孙策开始治理江东,也开始慢慢软化对江东士族的态度,但是之前孙策行事过于骁悍果烈,一味用强,当察觉到孙策的态度软化之后,江东士族的反击也来的十分猛烈,曾经当过吴郡太守的许贡留下的门客,便在丹徒山上光明正大的刺杀了孙策。

而孙策在死时,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后名便只能吞下这口气,反正自己也命不久矣,还不如为孙家推出来一个可以被江东世族可以接纳的继承人出来。

因此在孙策在病榻上交代后事时,并未按照张昭等人所推测的那样,选择和自己性格相近,即同样以“骁悍果烈”著称的三弟孙翊为继承人,而是选中了孙权。

“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原因孙策交待得也很清楚,“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要立足江东,不能单凭武力行事,尤其在如何处理与江东大族的关系这一决定孙氏前途的关键问题上,光有武力的孙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唯有“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的孙权才是最佳人选。

而孙权与孙策不一样,孙权是一手大棒一手枣的将麾下自家哥哥的元从派系和江东本土士族派系制衡的死死的,孙权的上位是靠着自家哥哥的铁杆元从派系周瑜和张昭等人的支持下,才平定了孙氏的内乱。

上位之后则是对江东大族以招抚为主。由于孙策掌权时已经对江东大族表示出了友好态度,并且将本就在孙策入主江东之后,便长期充当孙策招揽江东士家子弟出仕的孙权推了出来,成为新的江东之主,孙权与江东大族的合作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孙权初即位时,“深险之地锋禾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孙权在张昭等人扶持下,除派亲信将领攻打吴郡、会稽、丹阳三郡的山越族,更主要的事情是“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以扩大统治基础,其中既包括南渡北士如鲁肃、诸葛谨、严峻、步骘等人,也包括江东大族中人,如顾徽、陆绩、张允、张温、骆统、陆逊、陆瑁、朱恒、吾粲等人,都被尽数招揽进了江东孙氏的统治中枢任职。

如今孙权上位,治理江东,那就肯定离不了江东的世家大族,而孙氏最大的支持者也需要军功去获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源,这才有了孙权五年间三次进军江夏,一是为了报父仇,二是劫掠人口,而后孙氏、江东世族,元从武勋都能从中获利,并且经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拿到自己想要的政治资源。

这就让跟着孙权的江东世家看到了好处,不仅能拿到更多的政治资源,还能隐匿人口,侵吞土地得到足够多的经济上的支持。

而荆州的精华之地便是在大江沿岸以及宛城和襄阳一线,荆州土地肥沃,百姓富足,收取赋税,自己不但能在军事行动上获得政治资源,还能在荆州再次扩充自己的土地和足够多的人口。

而且将来这孙氏有朝一日想要进取中原,那荆州之土、荆州之民不可缺,只要成功自己便能从一州之世族一跃成为昔日汝南袁氏,陈留陈氏等一样的世家大族。

从大江想要进取中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过江从合肥进入淮泗进军青、兖,进而夺取中原、河北,另一条则是从荆州沿汉水北上宛城,再从宛城进军豫州,经略中原,进图河北。

襄阳,江夏,江陵是荆州的三大重心,至于号称天下第一大郡的南阳就别提了,先是被黄巾肆虐,再被袁术巧取豪夺,最后又屡遭兵革,这些年那还有天下第一大郡的风光。

襄阳,江夏,江陵三城如鼎之三足,也可以看作刘表接南郡、江夏、襄阳三地的世家作为支撑自己在荆州统治的基础。

使荆州在面向不同的方向时,可以作出不同的战略意义。

若是要进取中原,定鼎天下,则需重襄阳;

若是进取江东,割据东南,则需重江夏;

但若是不愿进取,只愿坐观虎斗,则需重江陵。

荆州的地势就决定了荆州主政之人的志向对于三城的重要程度,襄阳可从南阳西进三辅,东出河洛进而占据中原,定鼎天下。

江夏只需沿江顺流而下,便可以全占江东,而江陵所代表的南郡则时上承南阳,下接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是荆州政令,经济的节点,南郡一失,就代表荆州已失。

荆州的战略位置可以说是进可东、可西、可南、可北,四方任意挑选,退可保境安民,坐观虎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