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南奕早就想好了应对,不急不缓的引经据典:
“《禹贡》有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太湖,古称震泽,三江以泄太湖之水,自是泄入海里,故治浙、直水,乃称:三江入海!”
听到韦南奕的这个思路,夏原吉眼前一亮:“贤侄高论!”
韦南奕继续说道:“夏公沿着太湖,想必去过不少地方,可说得出古人所谓三江,是哪三江?”
听到韦南奕的这个问题,夏瑄一旁插话:
“南奕,你这个问题问的也太浅显了。”
夏原吉没有话说,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儿子和韦南奕的对话。夏瑄,从小跟着夏原吉,勤勉刻苦,故而也是满腹经纶,这般的粗浅水利知识,可谓耳濡目染。
韦南奕胸有成竹,看着夏瑄:“夏兄,莫要小看这个问题,若答得出,可以说治水成功了一大半。”
听着韦南奕的话,夏瑄有些不相信,玩笑道:“那岂不是说,要是我说上来,这一次父亲的治水功劳,要分给我一半。”
“是分一大半!”韦南奕肯定的说道。
夏原吉如有所思。
夏瑄的确是基础知识扎实,手到擒来:“南奕不是问故人的三江是哪三江,故人所谓三江者,南、中、北江也。”
为了支持自己的答案,夏瑄又补充了出处:“此说,本于《汉书.地理志》。”
韦南奕点了点头,一旁的夏原吉也是表示赞许。
韦南奕继续发问:“那么夏兄可谈谈,南江为哪一江?”
夏瑄不假思索:“南江者为吴淞江,前人多有著述。”
韦南奕又一问:“中江为哪一条?”
夏瑄略略思索:“该江出于太平府芜湖、常州府宜兴之间,上接太湖,下连大江。”
韦南奕不紧不慢:“那么夏兄可以说得出名称?”
夏瑄微微脸红:“说来惭愧,未曾考据。”
韦南奕炮珠连发:“那北江为哪一条?”
“中江考据不出,北江也考据不出来。”夏瑄摇了摇头,又想了想,有些不甘心,“据《汉书.地理志》,北江当出于苏州某处,亦是引太湖水出海。”
说完之后,夏瑄自己也觉得有些羞愧:“南奕,看来还是我小看了你的题目。三江说的不完整,看来治水的功劳还真是不好拿。”
韦南奕摇了摇头:“夏兄,你再想一遍,我方才的题目:夏公沿着太湖,想必去过不少地方,可说得出古人所谓三江,是哪三江?”
夏瑄有点不太明白:“这和我回答的有什么分别。“
一旁的夏原吉终于出言:“瑄儿,韦贤侄的意思是,为父沿着太湖考察,有没有见到古人所谓的三江。”
韦南奕点了点头:“夏公,说的是。夏兄你想《汉书》是本很普通的书,翻阅地理志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治水哪里能这么简单。”
夏原吉一旁叹道:“贤侄说的是,不是韦公子说的题目浅显,瑄儿是你想的浅显了。”
韦南奕看着夏原吉,微微一笑:”那么夏公,可愿意与我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乐意之至。”夏原吉现在已经真正的将韦南奕看作了一方治水大家,“吴淞江古名松江,多有知者。我亦是对此考察最为细致,那我们就从吴淞江说起,如何?”
韦南奕一如方才询问夏瑄一般和夏原吉探讨了起来:“夏公,吴淞江长若干?”
夏原吉知道韦南奕此问必有深意,而且,一问接着一问,循序渐进,所以认真的回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