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选考
诸葛亮抬眼看了看孙钟。
他认识孙钟。
孙钟是农家子弟,能够上州学是因为朝廷政策的扶持,朝廷政策给他们补助和免费的饭食、住宿、学习用具,换来了他们入学学习,饶是如此,每到农忙时,他们也要回家帮助农业生产。
也因此,州学里农家子弟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没有原先士族子弟的成绩好,更谈不上跟上诸葛亮这种天才的脚步。
不过他们普遍都比较努力、坚韧,且珍惜能学习的机会。
孙钟是农家子弟里特别优秀的一位,而且非常勤学好问,因为诸葛亮是第一名的缘故,经常虚心向诸葛亮请教问题。
诸葛亮自然乐意作答,孙钟受教之后会行礼,也会给诸葛亮带一些家里的农产品表示感谢,一来二去,诸葛亮便记住了这位沉默寡言的好学同学。
本次徐州州考,入选的九百多人里,大部分都是原先的士族子弟和家底厚实的地主豪强、豪商子弟,农家子弟人数虽然多,但是考入第二轮的并不算多。
孙钟排在二百多名,在农家子弟的群体当中,属于相当不错的,诸葛亮关注了一下这位同学,感觉他的前途会比较远大。
“嗯,如此也好。”
当然了,如果觉得自己很有钱,想出去改善生活,当然也是可以的,那就要看自己的财力了,哪怕出去花天酒地,只要你自己带的钱足够且不违反律法就可以,朝廷管得也不是很严苛。
刘备笑道:“已经几乎是三人里面取一人了,若非急缺人手,确实不需要那么多人,往后可以慢慢来,三年一次我觉得很合适,除非大汉的人口继续增多,国土继续增大,的确需要数量更大的官吏,那再说。”
另外,考试院里有充足的单间茅厕,考生需要如厕,便和巡视考官请求,由巡视考官亲自带着前往茅厕如厕,如果没有巡视考官带领,考生不得单人独自前往如厕。
与这些前辈们相比,这一次抵达雒阳的一万名考生实在是幸运到了极点,安安稳稳抵达,当然了也的确有几百人在路上生病了耽误了一下,但也得到了妥善的医治。
“若是这样说来,这三千人确实显得有些不足了……”
考试一共是三天,三十六个时辰。
前后翻了翻六张试卷,他发现选考的内容和州考有所不同。
案几的高度和床铺高度吻合,他坐在了石床上,把案几抬到面前,发现这样正好适合伏案写字,比一般的案几用起来好像还要舒服一点。
甚至于选考期间需要用来维持考试院治安、监督考生不要作弊的军队和官员都要分三批,一天一批,不让同一批人在考试院里待着超过一天,以此最大限度地规避作弊现象。
只要有标准答案,那么得到满分就是有可能的。
徐州州考魁首。
州考只有教室,而选考的考试院是分单间考试的,一个一个小隔间,每一个考生都有一个小隔间可以使用,整个考试院的格局是刘备参考了明清时期江南贡院的构造修筑起来的,类似于一条一条的小巷子。
张跃似乎知道一些内情,于是拍了拍孙钟的肩膀,没说什么。
州考的试题就像是考生和考官之间玩问答游戏,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或者困难,或者简单,或者繁杂,或者简洁,不论如何,都有标准答案,属于知识储备的考核。
隔间只有靠近外面的一部分是可以走路的空间,往里头走一点,就全是床铺了。
诸葛亮端坐在考试隔间内,很快得到了属于他的六张试卷和十张演算草稿纸,巡查考官走后,他拿起试卷开始审题。
考生如果还有什么额外的需求或者特殊突发状况,也需要和巡视考官联系,由巡视考官根据考试条例进行处理,考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单独行动,否则将取消考试资格。
除此之外,刘备也不出意料的看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头一动的名字。
林林总总十好几条,考试规则可以说非常的严格,充满了禁忌,稍有不慎就是取消考试资格。
然而,就从这三言两语之中,诸葛亮能感觉到这位同学应该吃过很多苦头,而且亲身经历过很多凄惨的事情,是他所无法想象的。
刘备于是放声大笑,在身边人不理解的目光中,抚着诸葛亮的名字,感叹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郑玄对此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本次选考,各州州考前十名都被认为有极大的可能通过选考,所以他们的名单被汇总交给了刘备,让刘备知道帝国最优秀的一百三十名学子都是谁。
“不过是一次考试,如何能称得上是天下英雄呢?陛下言过了。”
且视情况而定,如果情况比较恶劣,那么就可能失去下一或者下两次科举考试的资格,如果是作弊,将永久失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不过更让他感到满意的,还是他在本次考试的一些名单之中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
首先就是一张长腿案几,案几上有考试需要用的笔墨之类的文具。
车子里的氛围就此沉闷下去,一直到晚上抵达新的驿站能够吃饭为止,他们之间才渐渐恢复了说笑的兴致。
可以说朝廷已经为上雒考生考虑到了极致,亲爹妈也不过如此。
案几的高度几乎到了诸葛亮的腰部,明显不同于他们熟悉的案几。
居住期间,只要是考生,就可以在考生宿舍免费吃住,不需要交钱。
可以说防范已经拉满,惩罚规定也已经规定到了顶格阶段,但凡有点什么不对劲的,随时都有可能会让考生失去前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