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出生在国外的他,习惯国外那种简单葬礼,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对遗体简单告别就下葬。
这种声势浩大的送葬仪式,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打开的一个新世界。
光用眼睛看就感觉头皮发麻。
其他一众高管差不多表情都一个样子,赫然加震惊。
弄这么大场面,本该激动的罗家人却是五味杂陈。
谁知道罗叔公走后动静会这么大,不光十里八村的人全都来吊唁,甚至罗二爷传信,说省里面有大老板亲自来给罗叔公送行,连夜催促让罗家人把十里铺里里外外扫一遍,把鸡鸭狗猪全都关在笼子里。
就昨儿晚上,罗家几位长辈还跑到灵堂给罗叔公守了半夜的灵。
差点没熬走他们半条命。
让你们惦记罗叔公的房子和土地。
活该。
早干嘛去了!
还有那个李红兵,当真是排场大,一呼百应,全林区村子都听他的,本来抬棺应该是罗家的活,却让外村人给干了,这以后传出去十里铺老罗家还要不要脸。
早上七点出殡,一路马不停蹄,人歇棺不歇。
大几百斤重的棺材两旁,时刻跟着后备杠子手,只要有抬杠的杠子手大喊一声换肩,马上就有人补上位置,接过老龙杠。
三十多里的路程,三个小时就走到青龙山脚下。
进山路口摆了一张供桌,山爷带着青龙寨的山民披麻戴孝的站在供桌后面。
引路人停下脚步,举起马灯晃了晃。
送葬队伍慢慢停下脚步,因为队伍太庞大,导致后面送行车队发生轻微碰撞。
李红兵举着引魂幡穿过送葬队伍,来到供桌前,神情低沉道,“山爷,麻子叔回来了!”
山爷点点头,从李红兵手里接过引魂幡,走到棺材面前,用手扶着大红锦被罩的棺材,脸色悲伤。
“麻子哥,山子接你上山了,老爹和叔叔们就等你一个人,山子带你回家。”
说完举起引魂幡用里挥舞,声音沧桑嘶哑。
“上山,回家!!!”
噼里啪啦!!!
鞭炮声响起,乐队敲起哀乐。
突然青龙山刮下一股山风,吹的圈哗啦作响,白幡飘扬,卷起纸钱飞向天空。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山爷举着引魂幡,大步走向进山口。
新修的山路有一车道宽,三十二杠稍微有些拥挤,杠子头调整老龙杠方向,送葬队伍再次踏上路途。
好在通向青龙寨的山道修通,要不然光走山路都够喝一壶。
等队伍来到青龙寨山脚下,几辆车牌00开头的轿车停在路边。
李红兵看到车愣了下,以为欧老爷子还在赶来的路上,想不到提前就到了。
“红兵兄弟,这几辆车一大早就来寨子了,有个老头像是个大官,说是来给罗叔公送行。”身旁山民铁牛小声嘀咕。
确实是大官。
还是北省最大的官。
不过,赵前进和罗家人要失望了。
大半夜全村人出动,把十里铺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就差红毯铺路。
没料到欧老爷子越过十里铺,直接来了青龙寨。
李红兵心底暗暗一笑,踏上青龙寨的石阶。
平路三十二杠号走,上山就使不上劲了,这个时候杠子手作用是保持棺材平衡,接下来的人物靠拉绳子的出力。
杠子头招呼人把绳索送过来。
小孩手臂粗的麻绳,一捆一百米,三捆麻绳绑在棺材龙杠上面。
留下一些备用杠子手扶龙杠,其他人全都到前面拉绳子。
通向青龙寨的石阶只有一米宽,蜿蜒盘旋延伸到山顶。
这个时候棺材就不能跟着石阶走,必须直上直下,不管前面有坡也好,有坎也罢,必须直着抬上山,非常考验杠子手的技术和能力,要是失手会导致棺材落地。
林区有句老话“落地为坟”,棺材一旦落地,就意味逝者的灵魂无法顺利进入来世,这被视为对逝者的不尊重和大不敬。
虽说这些习俗和规矩虽然可能包含一些迷信的成分,但也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杠子头考察完路线后,返回送葬队伍,招呼换人。
“上山路不好走,有大陡坡,还有几道坎,拿不稳的换肩。”
这时候杠子手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要瞎逞能,感觉拿不住就赶紧下来。
很快,队伍里年轻杠子手主动退下来,让经验更为丰富的老杠子手换肩。
三根麻绳放到头,拉绳的让人左右交叉站立,方便等会拉绳的时候方便发力。
等两边都准备好后。
杠子头拎起铜锣站在高处,对着棺材重重敲锣,喊道。
“杠社人员听我令。”
“伸手搭肩离板凳,抬得越高越稳定。”
“后头看着前面肩,腰板挺直不能弯。”
“前后四角都看齐,鞋烂裤掉不能提。”
“前头后头一样高,后头不把前头超。”
“谁都不能把谁碰。”
杠子手们听到杠子头的口号,知道这是要开始上山了,齐声大喊一声嗨,半曲的双腿发力,肩膀顶着老龙杠缓缓站起身。
等棺材离开板凳。
杠子头再敲一声铜锣,对准拉绳方向高喊。
“前面同志们加把劲呀。”
拉绳的队伍明白要使劲了,抓住粗麻绳使劲同时,还要回应。
“嘿!”
“往前拽呀!”
“嘿!”
“往前拽呀!”
“嘿!”
三根孩童手臂粗的麻绳在数百人用力,杠子手借着这股力量,抬着棺材向山上走。
因为是斜坡,很考验前后杠子手的配合。
尤其上前后不平的坡地,脚步出错很容易出现失衡,就会产生一股无形重压袭上肩头,人于一瞬间几乎瘫软下去,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秤砣压千斤的原理。
俗话说这是遇上“煞”了
当大多数人的脚步都落在低处,而少数几个人位置正巧踩在高处,力量就会于瞬间倾注于几个点上,那必然会越抬越重,特別是一脚正落在高处者,势必力承千斤,很难承受得住。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杠子手的应变力。
要在最快时间内把脚移向低处,踩牢地面,解除了重压危机,使力量流动而平衡,短时将重力发散到了众人肩上,这样大家才能轻松下来。
说到底,杠子手需要用力须均衡,步子协调不乱,互相配合到位,才是至关重要的,切忌遇压时咬牙强力去硬抗,那样会犯“煞”,压得一个人脸色发青而倒下去,只有马上调整步伐至低位,就什么事也没有。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