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穿石醒过来时,已是三天后的一个早上。

窗外晨光初照,屋内温暖寂静。

他试图挪了挪身子,立刻就感觉到一阵钻心的疼痛,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经历过九死一生。

环顾四周,是个仅有几平米的木质小屋,屋架低矮,成年人在室内无法直立,只能屈膝而行。

几只早起觅食的灰麻雀落在了窗沿,同他隔窗对视,相顾哑然。他努力想坐起来,终究没有成功,麻雀呼啦飞走,他又颓然倒在床上。

想到从重庆一起过来的几个战友,之前共处时的情景便极其自然生动出现在眼前,犹如昨日,不禁咽喉梗塞,泪水横溢入耳,浸湿枕席。

沈穿石老家在河南信阳的大别山区,他排行老九,上面有八个姐姐。那个年代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家里没有男孩,会被视为大不孝的事情。他老爸耗尽半生都在为此事埋头苦干,坚信勤能补倔,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终于在年近五十的时候得偿所愿,老来得子,欣喜之余给他起个“九女”的小名,当女孩来养,可以想象,溺爱之切。

沈家在当地虽不是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但也算得上家境殷实,有良田百亩,油坊染坊等好几处。祖上三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吝啬,积攒下这份家业靠得就是节省,随地大小便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拉在自家地里,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祖训。

虽是地主,倒也不失良善,除了小气,与乡邻也能和睦相处。

沈穿石这根独苗,自打一落地,他爹就发誓,沈家必须出个做官的子孙,山沟里的草鸡再威风,也终究是鸡类,自己的儿子不能与鸡鸭为伍,要光宗耀祖,出将入相。

他五岁入了私塾,读书识字,第一次拿笔竟然用的是左手,他老爹才发现,自己儿子天生是个左撇子。

村口有个年轻时走江湖卖艺的练家子,上岁数后患了白内障,眼睛不好使了,便落魄回村。民国时期,乡间还存有尚武之风,老头平时四邻八村收些小孩传授武艺,骗点粮食钱物混日子,沈穿石便是他的门下弟子之一。

白内障师父虽已老朽,却不失江湖大侠风范,瞎眼持杖,每晚黄昏就在村口拉开架势,操练弟子。沈穿石小小年纪,大冬天里光着膀子耍二截棍,打得自己满头疙瘩,胸口肿起,常被围观者误以为女孩,即使如此,仍苦练不止,以至于成年后胸肌发达之程度足以令人艳羡。

不过,他左臂力气确实远远超出同龄人,这是不争事实。白内障老头经常引以为荣,摸着他的左臂说,此子,骨相不凡,日后必有不同凡响之大做为。

念了几年私塾,就被送到县城读了初小,高小,这六年都是三姐在县城照顾他,直到远去省城上了中学,就完全独立了。至此老家对他来说,就只能留在记忆里,如同他对母亲的记忆一样,至亲至爱却又遥远模糊。

一九三七年日寇全面侵华,三八年老家河南信阳沦陷之后,他和父母的联系便完全中断,经济来源也嘎然而止。

临近毕业时,军统特训班来学校招募报国青年,他首先是问了,管不管饭,得到肯定答复后,便毫不犹豫报名参军了。

军统黔阳训练班,戴笠兼职主任,副主任吴琅,总务处长王湘。训练班分七个队及一个女生队,学制一年,受训者900余人。学习科目有侦察学、交通学、射击学、爆破学、兵器学、通讯学、化装术等等,此外,还要接受暗杀、投毒、照相等技能的实战培训。

在特训班这批学员里,沈穿石算不上名列前茅,但是格斗和侦查这两个科目,却是遥遥领先其他人。于是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重庆军统总部,第三科行动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