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窦婴,刘胜并没有再做过多的感慨。
哪怕这位外戚是故大将军、太子太傅,是窦氏外戚,乃至于有汉以来,汉家最优秀的外戚之一,也同样如此。
——那封诏书,刘胜能大致确定是先帝所留。
但很可惜:没有备份。
既然没有备份在石渠阁和相府,那就是母庸置疑的矫诏。
刘胜不知道老爹刘启为什么这么做。
不知道老爹刘启,要给窦婴留下这么一封具有催命效果的遗诏。
刘胜知道的是:只要自己没那个心思,窦婴这一声,已经再也没有重新起复的可能了······
·
“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天子胜新元二年,春正月,未央宫宣室殿。
本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因为刘胜的一声招呼,便让朝中公卿重臣齐聚于此,为这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增添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
——严肃。
当这样的非正式场合,让如此之多的高官重臣聚集时,氛围只会朝着愈发严肃的方向发展。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次集合,很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件非常巨大,甚至大到足以改变文明进程的大事······
“考举。”
刘胜没有多绕弯子,而是在人到齐之后的第一时间,便将议题直接摆上了台面。
而在刘胜甩出这个一体之后,到场的公卿重臣们,则怀着各样的心绪、带着各异的神情变化,于殿室两侧的席位间皱眉思虑起来。
丞相桃侯刘舍明显没什么压力,只稍思虑片刻,便大致明白了刘胜的意图。
——去年的考举,是在春天,匈奴人叩边驰掠之后,秋天的马邑战役之前进行。
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岔子,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考举的风头,无疑是被马邑战役抢了个一干二净。
以至于如今的长安,街头巷尾都还不时有人在说:读书有个屁用?
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走通了不知多少门道、人脉,好不容易供出来一个读书人,参加考举经受层层筛选,最后出来也不过是个二百石的小吏起步;
再看看军队?
只要胆子大,随便砍下来几颗首级,那就是实打实的钱粮布帛,加官进爵。
而且相较于‘读书参加考举高中’,显然还是‘习武参军斩将夺旗’,说出去要来的更有面子,也更能为自家带来社会地位。
而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刘胜所不能接受的。
早在确定考举——确定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的考举的时间,是在去年春天之后、秋天之前的这段时间间隔之中时,作为丞相的刘舍就曾对此表达过疑虑。
刘舍告诉刘胜:将考举安排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会不会让天下的文人觉得自己被轻视,同时又让武人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刘胜的回答是:复国者,文盛则吏治清明,武强则民生安乐,二者缺一不可;
武强而文弱,是为穷兵黩武,文盛而武微,则谓民强国弱。
说白了,就是文武两条腿,刘胜那条也不放弃,甚至不希望汉家是文武不均衡的坡脚政权。
于是,华夏历史上,甚至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考举,便在刘胜的坚持下,于刘胜新元元年进行,并最终得出了结果。
而现在,马邑战役已经结束,天子胜加冠亲政在即,既然重提了考举,那自然不会是闲着没事,想要听朝中重臣对上次考举的意见。
准确的说,刘胜是想让众人通过上次的考举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为下一次的考举做准备。
而‘下一次’考举,或许也就意味着几年之后,考举取仕,将成为汉家习以为常的惯例······
“丞相桃侯臣刘舍,禀奏陛下。”
“考举,是国朝取材纳士的大策,更是天下文人士大夫一展宏图的正道。”
“故臣认为,凡是关于考举的事,都应当慎之又慎,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以免节外生枝。”
“——臣的父亲曾告诉臣,说太祖高皇帝曾这样说过:这天底下麻烦事儿最多的,一个是身怀六甲的女人,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小子,再有,便是自命不凡的儒生。”
“虽然考举取士,并不全是在儒生当中取,但在臣看来,当也是相差无多的······”
听闻刘舍这一番半带严肃,半带戏谑的调侃,刘胜只含笑点了点头。
而殿内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也随着刘舍这恰合时宜的玩笑而轻松了起来。
文人事儿多?
或许吧。
至少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君子六艺还是礼、乐、射、御、书、数,而非琴、棋、书、画、诗、酒的时代,文人和武人的分界线,其实还没有那么明显。
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并不会专门去说自己的文人或者武人。
这个时代的‘文人’,往往指的是那些凭文学才能入仕为官的人,而‘武人’则指那些因武勋而得以显贵的人。
但无论是凭文才做官,还是凭武勋显贵,大多数人也都不会丢下自己不擅长的另一方面。
——武人显贵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字,随后就是读书充实自己,以免自己的显贵是昙花一现,后世子孙只能在自己的歌功劳簿上坐吃山空;
而文人为官之后,也同样会心心念念于找个机会到军中历练一番,以补全履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从军经历,以及至少拿得出手的武勋。
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在后世是专门用来夸赞那些文武双全,百年难得一出的大贤;
但在这个时代,确实绝大多数掌权者的常态,以及每一个有抱负者的追求。
只不过,刘舍说的也不算全无道理。
文人,至少是那些目前还自诩为‘文士’,想要通过考举来踏入宦海的人,大都还是没有太多人生经历,只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学素养,甚至都未必有稳定价值观、世界观的年轻人,愣头青。
而这样一个群体,想要让这样一个群体为国家出力,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刘胜,自然需要尽量的照顾到这个群体的情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