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平仲不喜欢齐景公的三个勇士,当然了,三勇士也不喜欢晏平仲。晏平仲尚能做到顾及面子,但三勇士则在很多时候连面子上的事情也做不好,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把晏平仲放在眼中。

一次,齐景公带着几个大臣出去狩猎。打到猎物后,齐景公举办了一个酒宴。晏平仲深得齐景公赏识,坐在宰相次位,也就是在宰相的下首。他两边的人都身材高大,这让身材矮小的晏平仲坐下去之后就显得“无形”。

此时,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人进来了。他们的位置在文臣的对面。三人进来后,便有人给他们打招呼,这三人也一边行着礼一边打着招呼往自己的位置上走。不料,他们走过晏平仲的面前时就像是没有看见他一样,给两边的人都打了招呼、行了礼,却唯独对晏平仲视而不见。这让晏平仲十分尴尬。

晏平仲忍气吞声。宴会后,他对齐景公说:“臣闻之,贤明的君主蓄养勇力之士也,至少他们得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是什么呢?对上要有君臣之义,对下要懂得长幼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做君主的得益于他们的战功,同僚们佩服他们的勇武和德行。这样的勇士才能给他们尊贵的职位,才能给他们丰厚的俸禄。”

齐景公说:“晏大夫说的不错,历代君主们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晏平仲摇摇头说:“可是如今,主公您蓄养的这三个勇士完全达不到这个水准。他们对上无君臣之义,对下不懂得无长幼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齐景公听了呵呵一笑,说道:“晏子,我听说你在宴会上受到了无礼对待,想必是心中余怒未消吧?”

晏平仲一愣,转而笑道:“主公若是以为我有私心,那我就不说了。”

晏平仲说完,便俯首一拜,然后退了出来。实际上,晏平仲还真不是有什么私心。他对于人才的理解确实和齐景公不一样。晏平仲认为的人才其实就是他那种人,其貌不扬,并不重要;能不能舞枪弄棒,也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胸有韬略,心有国家,上能辅佐君主,下能团结众臣。但齐景公却是看重勇猛能打。因而重用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头脑简单的莽夫。这是晏平仲和齐景公的根本分歧。

晏平仲认为,如果让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这样的人围在齐景公身边,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聚拢来的。晏平仲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齐景公,并建议他远离这三个人。但齐景公根本听不进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二年。鲁昭公来访问齐国。齐景公想拉拢鲁国,所以用最高礼遇招待鲁昭公。

这一天,齐景公在宫中设宴招待鲁昭公。堂上坐了四个人,主宾席上分别坐的是齐景公和鲁昭公。齐国方面作陪的是晏平仲,鲁国方面作陪的是叔孙舍。

堂下站着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等人。这三人腰下挎剑,赳赳直立,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幅傲慢自大、洋洋自得的样子。晏平仲看着就不舒服。

酒至半酣,晏平仲心生一计,他对齐景公说:“如今正是桃子成熟的时节,主公前几年种的桃树,今年又结出了大桃,可以摘来请鲁侯品尝。”

齐景公拍手说:“幸亏晏大夫提醒。今年的桃子我还没来得急品尝呐。正好鲁侯在,就一起尝尝吧。”

晏平仲起身对鲁昭公施礼后,又对齐景公说:“主公,我亲自去挑选吧。”齐景公叫他快去。

晏平仲刚走,齐景公就对鲁昭公说:“晏大夫这个人做事向来细致。他亲自去选,保准是最好的桃子。”

晏平仲去不多时便回来了。他身后跟着一个士兵,手里托一个大盘,盘中放了六个大仙桃。桃子刚刚洗过,白里透红,看上去水灵灵的,十分鲜美。

晏平仲示意士兵把桃子呈上。齐景公先取一枚,士兵又将桃子端到鲁昭公面前,鲁昭公也取一枚。齐景公招呼士兵,给晏平仲和叔孙舍送过去。两人各取一枚。座中四人,一人一枚,盘中还剩下仙桃两枚。士兵将那托盘放在齐景公的案上,恭敬的退了下去。

四个人一边吃着仙桃,一边交口称赞。晏平仲对齐景公说:“主公,还剩两个桃子。这东西难得,寻常人吃不到。我想,主公不如分给臣下们也品尝品尝。这就剩下两枚了。不如叫他们都说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就给谁吃。主公意下如何?”

齐景公正在兴头上,转头对堂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谁的功劳大,我就赏一个桃给他吃。”

堂下除了公孙捷、古冶子、田开疆三个宠臣,还有两个文臣。那两个文臣自然不敢表功。

公孙捷自持有功,首先站出来说:“晏大夫确实是聪明人。叫我们说自己的功劳,那么拿不到桃子的,自然是无甚勇武之人了。人多桃少,我就先说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