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朱元璋拿着一份奏折,饶有兴趣地看着。

“不错,这个杨宪倒是有几分本事。

给,标儿,看看。”

闻言的朱标接过奏折,看了几眼。

面正是杨宪对中书省,提出的改善条例。

“父皇,若遵照这个改了。

是不是有点对臣工苛刻了?”

朱元璋只是冷哼一声。

“苛刻?咱平时就是过于善待他们了。

标儿你看中间的第二条。

有一份布政使司的折子,送错送到了中书省一门之隔的政务房。

可这份折子,硬生生在那地方待了两月。

直到二次询问,才把这事给呈来!

若此时是要急之事,耽误两月是什么后果!”

这样的错漏,让朱元璋看着就生气。

举手之劳的事情。

可中书省的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愿意多做一点事情。

在杨宪的奏折中,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看完后,朱标也有点皱眉。

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父皇,的确有些不妥。

万一真是要紧事,因为这个原因耽误两月,的确该罚。”

“标儿,所以啊。

这杨宪还是有点用的。

他在中书省,正好可以促一促李善长等人。”

朱标刚要开口,此举引起淮西浙东两方人攻讦怎么办?

可他很快就意识到。

朱元璋大概就是这么打算的。

朝堂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对此,朱标也是认同的。

朝臣一心,容易将皇帝架空。

“父皇,若杨宪此人有点才能。

不如给他升升官,一个三品的参政,似乎有点不够。”

闻言的朱元璋一笑。

“哈哈,标儿,父皇就是这么想的。

杨宪这段时间,也有不少功劳。

先看看中书省的情况吧。”

龙案旁的两人都举得。

李善长下的中书省,最近几年是有些懈怠了。

不如立朝初,效率快。

归根结底,还是李善长的位置稳固。

内部没有反对的声音。

没有竞争,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

中书省。

杨宪提出的条例,全部开始实行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奉茶让座。

政事房之内,所有的待客桌椅,都被撤去。

六部的臣工来中书省办差,都只能站着。

还有很多的举措,都是严格施行。

不得不说,短短几天的时间。

中书省的办事效率,猛然提升了一倍有余。

顺带着,朱元璋处理奏章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圣旨到!”

传旨太监来到了中书省。

各政事房的大臣,也纷纷走出接旨。

“杨宪主持科举有功,改进中书省规章有功。

特此擢升为左丞。”

太监宣旨后,就笑着将圣旨递给对方。

“杨左丞,恭喜了。”

杨宪则是从地起身,欣喜地接过圣旨。

左丞和左丞相,只差了一个相字。

中书省有两位丞相。

一位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位是右丞相徐达。

左丞此前一直空悬。

如今,杨宪一跃成为了李善长之下的第一人。

他如何能不欢喜?

“多谢公公。”

“哪里,以后还要仰仗杨左丞。”

话毕,太监就离开了。

旁边的臣工,纷纷围了来。

“恭喜啊,杨左丞!”

“杨大人不可限量啊,三十岁的左丞!”

其中奉承的,不只有墙头草。

还有一些淮西方的大臣。

若李善长摆明了态度,他们自然是坚定脚步。

不惜代价,也要和杨宪对着干。

可如今的相国李善长,对杨宪是“不闻不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