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除了李密之外,他在西边方向同样有不少挑战。

巴蜀。

经过半年拉锯,盘踞于荆襄一带的萧铣终于承受不住李唐的压力,主动向杨遇安投诚,杨遇安投桃报李,册封对方为荆州总管,让他带兵北上据守襄阳汉水一线,阻挡李唐从武关南下江汉的通路。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而有了萧铣顶在最前方,杨遇安不但获得了广阔的江汉平原作为第二处发展空间,更因有了汉水防线掩护,南边的长江中游也成为了江都政权的“内河”。

如此顺游而上,杨遇安便获得了进入巴蜀地区的通路。

如果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争夺的重点在淮南,中游地带是荆襄,那上游之争,则毫无疑问是巴蜀。

巴蜀盆底天府之国的美誉自不必说,从交通上来看,其地北连关中,得之可顺流而下直取荆楚,然后配合中原大军水陆数路进逼江淮,则天下可定。

当初隋灭陈就是这个思路。

反之则可以南联荆楚,依托长江防线抗衡北方。

三国孙权联刘抗曹或者说蜀汉联吴抗曹就是这个思路。

可以说,巴蜀虽然看似偏远,但对于李渊和杨遇安来说,谁先得手,谁就占据了主动权。

但正如杨遇安与李密在淮上只有小战没有大仗,他跟李渊在巴蜀的也只有暗斗,并无明争。

李唐方面,出镇巴蜀的是宗室虎将李孝恭,他被李渊拜为山南道招尉大使,单从名字便能看出,李孝恭西入巴蜀主要目的不是打仗,而是招抚地方。

能够文斗绝不武攻,能拉拢一个是一个。

杨遇安这边也差不多,出面经略巴蜀的是柴绍为首的右路军。

骁果子弟跟随他在江淮征战两年,虽然都相信杨遇安不会食言,但时间一长,总是需要一落实一些东西让众人看到决心。

柴绍便顺势提出带领众骁果入蜀。

杨遇安在稳固了萧铣的地盘后,同意了他所请。

临行前,他握住柴绍的手道:“蜀地遥远,嗣昌此去,你我不知何日再见。念在多年交情上,若事可为,还请嗣昌替我看住西边门户。若事不可为,你便投靠李唐,让诸位弟兄回家吧,杨某绝不会对你心生怨恨!”

“明公言重了!”柴绍当即下拜道,“我等虽然在江淮久客羁旅,但明公待我等如何,我等都看着眼里,感激在心。”

“柴某此番入蜀若不能取胜,也绝不会投敌。能够在家门前马革裹尸,便算衣锦还乡了!”

这之后,柴绍顺利入蜀,同样采取拉拢分化的策略为主。

虽然他不像李孝恭那样背后就是关中大本营,但有长江水道在手,江淮与荆襄的资源能源源不断输送入蜀地支援他,所以在不开启大战的前提下,双方也斗得有来有回,各有胜负。

……

到了这年年底,李渊大概意识到巴蜀局面暂时无解,终于派出使者来江都讲和。

大意是希望双方各退一步,在巴蜀建立战略缓冲区,免得一个不慎擦枪走火,酿成大战无法收场。

让杨遇安意外的是,李唐派来的使者居然是两个熟人。

李三娘与李世民姐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