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源知道在自己三个月的苦功之后,太爷也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决心,自然不会再与曹老板去说起为自己讨要官职,尤其是文官之事。

尤其是大宴上,自己当场拒绝为文吏之后,曹老板突然的怒不可遏,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事并非表面上叙功那么简单,而是曹大老板的一步非常重要的棋。

也正是曹老板这突如其来的愤怒,才提醒了曹源去深入地思考这步棋。

昨夜收拾好行囊躺在床上的曹源细细思索着宴席的每一个细节,又联想着自己对三国的记忆,试图从曹大老板的愤怒中找寻曹老板的布局与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熟读《三国志》的曹源,终于也在其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魏书-荀彧传》中有这么一段话: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说得是朝廷中有人劝曹老板晋爵魏国公,明眼人都明白,这是在为代汉做准备呢!而自家老板当了皇帝,自己作为臣子不也是鸡犬升天了吗。而作为朝中重臣的荀彧,混个世袭罔替的爵位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按理说,荀彧不该拒绝,于国、于家、于己都不应该拒绝。

有人说这是因为荀彧是汉之忠臣,故此反对曹操称公!可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倡导者啊,你几时见过这样的忠臣啊?

本应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事,为何会遭到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派系的强烈反对呢?

很简单,事情,坏,就坏在了魏国公的“魏”字上。

魏者,魏郡也,冀州之属,其郡治为邺城,亦是河北冀州之州治也!

称魏公,治邺城,也就是要将国家的中心搬到河北冀州,这对于河南颍川派系的打击那将是毁灭性的。也因为如此,即便曹老板终究是称了魏公,乃至魏王,却也遭到了已经占据大半个朝堂的颍川派系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反噬。

而这些反噬,集中体现在了魏国对外战事之中。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自从赤壁之战后,曹魏势力虽然依然雄踞北方,按理来说应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方,可偏偏在之后的几十年的岁月里,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即便说赤壁之战伤了元气,三五年没有动静儿,倒也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可是九年之后的建安二十二年的汉中之战,曹魏却依然不敌蜀汉,甚至还失了大将夏侯渊,就很离奇了。

更离奇的事情还出现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城下,“张八百破孙十万”的场景,固然是说明了张辽的威武与孙某的无能,可这也更说明了魏国内部已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分歧与矛盾。

须知合肥乃扼制江东北上的咽喉,如此重地,怎能只有几千兵马驻守?即便平时只有几千兵马,孙权十万大军来犯,怎么可能不调援军?

什么援军在路上?若非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张辽会带着八百骑兵冒着十死无生的危险去破敌(突围)?别闹了,但凡张辽手上还有一点点办法,都不会行此险招。

至于出现如此情形的原因,却也很简单——曹氏一族,武将虽多,却无一文臣之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