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就里的众人暗自咂舌。

堂堂五品正官,说换人就换人!

随便说几句,就从徐增寿换成了徐膺绪?

就算太子朱标亲至,恐怕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如此行事。

更何况,在座还有吏部天.官左都御史詹徽詹大人和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颍国公傅友德。

皇长孙殿下竟敢如此简略,无视人臣纲伦?

朱元璋要是知道了,

还能有好?

而且,皇长孙还让破例,命徐膺绪找来乐器,行乐子?

谁不知道朱元璋最恨此等行为,

天下初定,江南有人试图进献歌舞升平。

气的大开杀戒,

还下令编纂洪武正韵,规范礼乐发声。

基本在这些年,除了祭祀,无人敢行此高雅之事。

但仔细看过去,为什么这些大人物纹丝不动,完全没有不悦之情?

徐膺绪做事干练,魏国公府本就是军中豪门,古管乐那是没有,找军中鼓乐,快的很。

七八个老卒,搬着硕大的鼓,很快就在花厅准备就绪。

“诸位!满饮三杯,为皇贺!”朱雄煐反客为主,既然徐增寿入了自家门下,替他这个主人撑腰,也就顺理成章。

“祝皇龙体安康!”

詹徽之前落下了表现,率先出口。

傅友德不甘落后,紧随其后,文武百官齐声为朱元璋祈福。

......

蒋瓛恭敬的服侍着朱元璋,

急匆匆的赶往魏国公府。

“你说咱的乖孙,去了趟徐达家,竟然文武具至?”

“禀报皇爷,是的。”

“六部堂官,并勋贵无数,合计有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

“闭嘴!”朱元璋仔细思量着:“这帮老东西,是去给咱乖孙拱火,让他少年不知深浅,犯下大错?”

“岂有此理!”

朱元璋对待臣下,从来不吝最恶毒的猜测。

自己出身太低,乃义军起兵,席卷得国,

前些年不少老部下,

还能着了胡惟庸的道,

甚是心寒。

朱元璋知道自己和这帮簪缨读书世家格格不入。

这是惨痛的教训得来的经验。

早期朱元璋也曾推心置腹,多有容忍,最终洪武大帝发现,这帮人读书昧了良心,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搞起鬼蜮伎俩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