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宋人再一次开展了北伐。
只不过这一次大宋的皇帝并没有亲自出马,参与北伐的人是虞允文。
虞允文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作了审慎的筹划。
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韩世忠提出长驱直入,提出了直接攻击中京的主张。考虑到宋人的巨大优势,虞允文同意了这个方案,并上报给了朝廷。
而孙权却不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
他根据当时金人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和蒙古各部及西夏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
他认为中京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过去无数次他在合肥的优势也很大,结果却不怎么好。
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逐步推进,切断援军,方能进兵中京,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而对于宋人来说山东、河南、潼关等已经占领,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切断中京的援兵了。
进攻中京用的时间比进攻汴京所用的时间长了很多,因为虞允文追求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稳,在物资和兵力上,大宋占有优势,他做的就是一点一点磨,彻底瓦解金人的抵抗。
在围攻中京的同时,张中彦也同时和西夏开战了,因为完颜亮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宋人进行消耗战,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渡让出了很多的利益,和西夏、西辽、蒙古诸部达成了协议,约定成为兄弟之国,来获取他们的帮助。
本来不想和金人作战的张中彦面对西夏这个他们过去的仇敌发挥出了金人的战斗力。
他手下的军队虽然出自于西军,但是战斗力远在过去的西军之上。
过去能和西军打的有来有回的西夏人不是张中彦的对手,被一直压制着,如果不是大宋的战略重心不在西夏,他们或许早就被灭国了。
在经历了漫长围城之后,金人在中京快要支持不住了。结果宋人却遭遇到了金人意外的援军。
原来就是在金人更为北方的蒙古诸部落,他们前来驰援金人。
宋人和蒙古人在中京之外展开了一场大战。
令虞允文没有想到的是,蒙古人比金人还要强悍,在兵力和武器远远不如宋人的情况下,双方打了一个旗鼓相当,甚至占上风的还是蒙古人。
他们帮助金人在中京的大部分人撤退了,虞允文设计的北伐没有尽全功,还是留下了相当多的后遗症。
完颜亮的下场并不好,在中京被破之后,他死于金人的政变之中,金人的宗室竟然认为完颜亮才是导致金人落到这个地步的罪魁祸首。
他们竟然有人提出了用完颜亮的人头来换取和宋人的和平,这些人随即被镇压了,仆散忠义和完颜活女可不是什么蠢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