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要急,孩子们一个个过来,先把自家情况介绍一遍。”

几个家长一见面前坐着的几个“面试官”如此年轻,俱是一愣。

又见几人虽然年纪轻轻,神态气质却是不错。

当下更对王府学堂有了几分信心。

众人皆在心中想着,既然王府能培养出这些优秀的少年,料想应该不错。

几个孩子走上前来,一个个说了起来。

这一开口,就显出各家孩子的良莠了。

有些小孩平时咋咋呼呼,一到台面上一句轱辘话都说不出。

支支吾吾,半天蹦不出一句话。

也有些孩子昂首挺胸,眼神灵动,咬字清晰,一点不磕绊。

当然,更多的还是中规中矩,磕磕绊绊才说清楚。

自我介绍完之后,陆小建又命令几个孩子到一边写出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家庭地址。

别看这两步很是简单,但对于一个十岁上下的孩子而言,却不是那么简单。

这年头普通百姓生孩子,恐怕还真不如后世之人对待自家猫狗宠物上心。

倒不是这些人道德上有问题,而是现实环境所迫。

终日忙忙碌碌,所求不过是一口吃食。

小孩能有一口饭吃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精力教育子女。

如此一来,大多数孩子就被淘汰了。

毕竟,王府也不是慈善机构,选拔人才肯定要寻找略有天赋的。

没有通过初试的家庭长吁短叹,只得带着孩子离开了。

哪怕心中再不满意,也没人敢在王府面前炸刺。

多半是使劲拍打几下孩子,骂几句不争气。

而得到复试通知的家庭也未必眉开眼笑。

毕竟,还有一层复试,结果尚未可知。

大多数百姓还是拿着复试通知,压抑着兴奋,怀着希冀离开了。

也有少数洋洋得意,自吹自擂,颇为自家孩子通过王府的初试自豪。

约摸大半个时辰之后,场上人少了一半。

陆小建看看人数还不少,对李大郎耳语几句。

不多时,就有后厨拎着一大桶热茶出来了。

在场等待的人皆得一碗热茶。

不少人得了实惠,大呼王府仁义。

李大郎在心中暗暗佩服,难怪人家能当管培学徒,这脑袋瓜子就是灵活。

这就叫花小钱办大事。

左右不过几大桶茶水,却给府里赢了好名声。

李大郎在王府混了不少时日,对王府各种规矩也是雾里看花,看不真切。

总觉得这府里与外面是大不相同。

他也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行事愈发小心了。

虽然有张大猛这层关系,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那点“关系”,当真是用一点就薄一分,轻易不敢动用。

商号这些管事都是老油条,大掌柜他也够不上。

李大郎就琢磨着,怎么也得跟陆小建这种未来管事处好关系。

他靠在院门口寻思着,猛抬起头一看。

却见几个身穿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的秀才相公走了过来。

这些人三五成群,昂首阔步,看都不带看他一眼,直接往里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