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昱还真就知道一些情况:“慈孤院规定男童十岁、女童十二就要去工坊当学徒,那里包吃包住,会按劳给予一点薪资。基本上老实干上几年都能存下一点钱。到男童十六、女童十八,如果身体健康、手脚健全,慈孤院认为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了,会鼓励他们尽快离开,把工坊的位置让给更需要的人。”

十六岁的男童在时人看来已经成丁了。

都成丁了,自然不好继续留在慈孤院。

他们离开时可以拿走包括衣物在内的个人物品,再加上在工坊中攒的那一些钱,离开慈孤院后基本上都能过活。尤其是女童,离开时都已经十八了,在这个时代完全已经可以结婚嫁人了。她们想要高嫁,那不现实;但如果只是想要找一个本本分分的人家,那还是不难的,在工坊中赚的钱正好可以当嫁妆。

有那种离开慈孤院后过得比较好的,夫妻二人都在慈孤院长大,离开后用积攒的钱置办了一副担子,丈夫走街串巷当卖货郎,妻子在家做些头花、荷包之类的用来卖。这么过了两年,他们手里的钱多了,就想办法租了一个摊子。

又过了好几年,夫妻俩在外城盘下了一家小铺子,乡下人进城时都爱去他们那里买点针头线脑,有猎户打了猎物也爱放在他们店里寄卖……他们夫妻二人还生了一子二女,说他们的生活有多富贵,那肯定没有,但至少平安顺遂。

但也有离开慈孤院以后过得不好的。女人结婚后发现自己所嫁非人的;在外头拼了几年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结果忽然一场病变得一身是债的;暂时不想嫁人结果因为容貌秀丽被人盯上从而断了生计的……总有人的日子不好过。

他们已经成年,离开慈孤院以后,慈孤院就对他们没有责任了。偏偏他们又无父无母无亲戚,遇到事情也没有个亲戚可以帮衬,难不成还回慈孤院来?

王小管事就是在为这些人化缘。她帮衬这个半两,帮衬那个一两,就够这些人渡过难关的了。没有向云管事申请钱款,因为这确实不是慈孤院的责任。

有一件事,沈昱还是从邬明口中听说的。

邬家大伯是山南最大的布商。他们卖布,也卖成衣。既然卖成衣,那就有自己的绣坊。有个从慈孤院出去的女子很有刺绣天赋,结果所嫁非人,夫家其实就是图她手艺,成亲后把她当骡子使。她撑不住要和离,结果被夫家关了起来,后来是王小管事把她救出来的,还想办法给她在邬家绣坊找了一份工作。

现在这个女子已经是邬家绣坊里的顶梁柱了。

之所以能在绣坊帮女子找工作,是因为王小管事也向邬家化过缘。邬家大伯还感慨过,当初他让手下的管事散出去三五两银子全当做善事了,没想到后来还有这样一份福报!那位当了绣坊顶梁柱的女子,多少人来挖过都挖不走!

沈昱说:“王小管事肯定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她对于残疾的孩童确实心有偏见,之前拒收徐春生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她。她这点做得非常不对。我们可以因为这个说她不尽责,给她一些惩处。但买卖孩童的事应该不是她做的。”

要么大家搞错了,慈孤院里根本不存在买卖孩童的现象。

要么确实有人在暗中买卖孩童,但那个人显然不是王小管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