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李向东在鸡鸣报晓中起床,看着双手上的伤口已经没什么大碍,就准备去河里捕几条鱼下饭。

虽然昨天光吃干米饭的味道不错,但肯定没有就菜吃来的香,增加的能量也多。

昨天吃完大米饭的李家兴也早早的就赶过来了,正好可以给他打下手,这样便省了捡鱼捡虾的时间,他就可以专心的撒网捕鱼了。

怕手上的伤口破裂,李向东这次还专门带上了昨天去省城购买的手套,即便不防水,也能减少下撒网和手的直接摩擦。

上次因为捕鱼少的原因,这次李向东学乖了,虽然依旧是选在在桥边水流相对平坦的地方,但这次选的却是太阳能够照射到的阳面,想来经过一晚上低温的鱼肯定会喜欢。

结果和他想象的差不多,虽然不如第一次捕的多,但却明显比第二次好很多。

关键是这才捕到的河虾比较多,让李向东有些欣喜。

“东哥,好多河虾啊!”

李家兴兴奋的都叫了起来,他自己上次尝过河虾的美味后,便一直念念不忘,再加上他吃完河虾也没什么不好的反应,这才放心。

只是因为前两天李向东没有捕鱼的原因,这才没有吃到第二次,现在看到捕捞上来的河虾,就欢天喜地的拿着水桶捡。

按理来说,清晨村民们也会出工干活,可是李向东和李家兴两人,一个村长没有给安排早晨的活,一个是小孩早晨不干活,这才形成了一大一小早晨捕鱼的画面。

之前,李向东撒网十几次,不到半个小时就没劲了,这次撒了二十多次,将近四十分钟还感觉游刃有余。

心道:“可能是这几天一直干活,让自己身体有了些力气。”

因为时间长的原因,这次捕到的鱼虾竟然比第一次还要多,鱼有二十斤,河虾有五六斤,其中还捕到了一条两斤重的黑背金身大鲤鱼,让李向东喜出望外。

大鱼李向东见多了,但是在这种小河中生长的野生鲤鱼却是不多见,还是少有的品相好看的黑背金身,妥妥的有机绿色食物。

想到其味道肯定比那些小鲫鱼更好,李向东差点将口水都流了出来。

可是现在是早晨,光是二十斤鲫鱼就够他收拾好长时间得了,实在没时间来收拾,只能先放进水缸里养着,等有时间了,好好的收拾一番再吃。

两人炖了四五斤鱼,给村长李来福和李德江分别送了一大碗后,他们两人这才就这大米饭吃起了鱼肉,喝起了鱼汤。

“东哥,下次整河虾了喊着我点啊!”李家兴临走前还不忘记嘱咐道。

“这还用我嘱咐?”李向东心想。

这几天除了筛查治疗蛔虫病的头一天,李家兴几乎天天都来蹭饭,所以根本不用嘱咐。

等李向东一脸满足的拍着微微鼓起来的肚子,拿着早就已经晾干的手套来到李德水家学编竹筐时,发现小院中已经来了不少人。

有七八个,都是四十岁往上的中老年,一个个手里拿着竹条,编织竹篮子。

这些人李向东几乎都没见过,很陌生,不过可以想象到应该是全村有编织竹筐手艺的老师傅。

现在却是一个个的都在尝试编织竹篮子,有和他之前买的差不多的,也有口小肚子大的,样式各种各样,应该都是在尝试创新,编制出李家村第一款竹篮子。

李向东只能老老实实的来到李德水身边,练习编织,心中想的却是找个什么理由不学了。

毕竟现在他也推动了李家村竹制品的创新,目的已经达到,在没有多少能量提升的情况下,对编竹筐更没了什么动力。

只是现在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借口。

无奈之下,李向东只能十分有眼力劲的给这几个老师傅帮忙搬东西,想通过体力劳动多提升点能量。

李德水看到,也没有说啥。

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他也看出来李向东不是学编织的那块料,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再加上他看李向东也是个诚实可靠的好孩子,便想着看看能不能通过时间,来弥补天赋上的缺陷。

现在他院子里的七八个人,可都是在李家村编竹筐能够排的上号的老师傅,虽然他自问手艺不必他们差,但也知道博采众长的道理,或许李向东能通过这样来快速提升编织技巧。

一上午就这么忙忙碌碌的过去了,李向东看了手臂下能量百分比,增加了4.5%,达到了52%,便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中午做饭时李家兴又来蹭饭,还是做的大米饭和炖鱼,饱餐一顿后,增加了2.8%的能量,比早晨的2.6%还要多,心里便有些美滋滋的。

下午,休息了一会儿后,李向东本来打算去踩水车,却被村长李来福拉到了李德水家里,一起看看上午编织出来的竹篮子。

等到了李德水家的小院后,发现比上午的人更多,更热闹。

原来李金来和李德江两人听了李向东深入浅出的解释后,今天便不折不扣的实施,上午让所有老师傅编制出各式各样的竹篮子只是一方面,之后就要通过亲身实践来选出最适合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