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堂堂正正的战阵之师,与满蒙汉八旗军的全力对决,从早到晚的鏖战,居然势均力敌的打了一个平手。

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以前,无论是大明将官、文臣,还是崇祯,以及八旗军至王公大臣、下至包衣奴才,都是绝逼不敢相信的。

而且还是城外野战,虽然有着城墙为依托,但也是十分罕见的场景。

因为对于清廷的八旗军而言,他们就是野战无敌的存在,不然也不会吊打没落的蒙古诸部,使其臣服。

这下倒好,野战从未吃亏的他们,居然让大明两脚羊的士兵,给抵挡住了。

看来,不是民族差异与兵源素质的原因,而是没有一战的勇气和思维定式的存在,以及没有一个好的统帅与最优化的战略战术方针制定而已……

天下兵家之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主导战争胜利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当恢弘的战场,响起鸣金收兵的号角之时,双方捉对厮杀的士兵,立刻如释重负的急忙分开,然后朝着各自的阵营如潮而退。

十万京营士兵,一场惨烈的大战下来,居然直接战死了两万八,重伤者达八千,已不能再战,而轻伤者,则是海了去了。

经此一役,他们或多或少的都经过了战火的洗礼,成为了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

多尔衮的八旗军,这一边,蒙汉八旗军,损失较为严重,直接战死的不下两万骑兵;而满八旗,也有五千骑兵阵亡。

如此计算下来,果真平分秋色,双方也算是伤筋动骨了,尤其是京营这一方,已不能出城野战了。

何况太子朱慈烺,也不打算再让京营出城野战了,因为套路使用过一次,就不怎么灵光了,敌人再傻,也不会犯同样的错两次……

多尔衮的军帐内,众多亲王和将领,都是一副面沉如水的神色,显然战况不尽人意,他们倒是小瞧了据城而守的明军大阵。

仅一日的损失,都快赶了五年的战损,除大凌河之役与松锦之战外,这是建奴鞑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可如今,战事还未完,继续打下去的话,肯定会有更大的损伤与阵亡;但,在场的诸位,皆是一副不甘心的样子,他们自认为,不会输,也不可能输。

因为面对明军,他们从来都没有输过,所以,这一次也是一样的。

再则,伤筋动骨的是蒙、汉八旗军,而他们的满八旗,也只不过是淘汰了一些老弱幼童而已,剩下来的才是真的猛士与铁汉。

多尔衮愁眉不展的率先开口道:“命令驻守在遵化州的孔有德部,以及永平府的祖大寿部,即可调军前往此处,明日一早,共同攻打京师……”

“摄政王的这一招,果然精妙啊,既能让孔有德部的火炮部队发挥巨大的效应,又能让祖大寿一系的辽东兵卒充当炮灰,使其实力锐减,从而更加轻松的掌控……”

老滑头代善不动声色的拍马屁道,而胆小鬼济尔哈朗也不断的附和道:“摄政王果然精明,智慧如妖,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其他将领闻言,也都是不吝赞美之词,把多尔衮捧了天,而他本人,则是忧心忡忡,心知肚明:

清廷内部不合,自古以来就是有着诸多矛盾的存在,并非铁板一块,要不是他的胞弟多铎,与胞哥阿济格三人,手握重兵的始终站在他这一边。

他才会拥有如今的成就与地位,不然,早就如同皇太极一般遭人暗算与刺杀,以及被夺位了等等。

———分割线(求打赏)———

入夜,永平府的军营内,祖大寿召集辽东一系的将领召开紧急会议。

他的次子祖泽润与四子祖泽清,以及侄子祖泽远等族内亲戚,皆有参加。

“都看看这份军报吧,清廷终于憋不住了,要派我军的辽东子弟兵,去攻打京师了,这一天始终是无法避免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