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者会认为是先有眼前的这条死咸鱼,在它映射到他脑中以后,他脑中才有了这条死咸鱼,然后他才认识到了这条死咸鱼。这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而唯心主义者则会认为,是他脑中先有这条倒霉搁浅在沙滩上的死咸鱼,然后才衍生出了物质世界可能存在的这条死咸鱼。若是他脑中没有这条死咸鱼,那么这条鱼它就不存在。

在神秘的东陆上,还有一类名为‘禅宗’的宗派专门持有这种观点,他们主张心灵的修行,并由此衍生出‘武僧’这种职业。

其中最出名的是一位名叫惠能的和尚,其写过一首诗表达过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论调,据记载当时是一场关于佛法的辩论。

他有一位叫做神秀的弟子曾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言一出,内中夹杂的精妙佛理赢得了同门的满堂喝彩。

而惠能大师则双手合拢面色平静地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又哪里会附着到尘埃呢,又何必需要去打扫呢。

这一句更是将佛门的‘空’阐述到极致,其主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此次辩论以惠能大师的胜利而告终,其佛门偈语也得以广为流传开来,成为流传百世的佛家名言。

关于佛门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也经常被人提及,是以古言的形式记载下来:“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是风动”,另一僧曰:“是幡动。”争论不休。此时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论调,认为我心即世界,世界即我心。我的精神世界是整个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皆由我心派生出来。

当然,关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点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赞成可知论,即物质是可以被意识所认知的,只是双方的主导地位以及认知过程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已。

然而西尔德所推崇的不可知论放在眼下的情景又该如何解释呢?

假如现在还是有一个人站在海滩上,在他面前还是有一条倒霉地在沙滩上搁浅曝尸暴晒的死咸鱼。

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他们都能认识到这条死咸鱼,只是过程途径不一样而已。一个认为是先有眼前的鱼再有脑中的鱼,一个则认为是先有脑中的鱼再有眼前的鱼,但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有一条死咸鱼摆在他们眼前,而他们认识到了这条鱼,这就是可知论者,他们能够认识这个世界。

但是二元论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主张物质与意识共同是世界的本原,两者独立存在、地位同等、并不干扰。

现在物质世界中同样有一条死咸鱼摆在他们眼前,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受物质世界的干扰,他们的思维独立存在,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世界。

现在他们定睛一看,他们可能看到的是一朵花,也可能是一坨狗屎,或者是长出莫名触手的奇怪章鱼。

于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世界是不可以被认知的。

这就是不可知论的根基立场,他们经常嚷着一句相当著名的话,那就是:眼见未必为实。

要是遇到外人诘问,他们也常常会斜睨着眼,用像是夹糅了沙子的嗓喉声音嘶哑地反驳道:“你如何论证你眼前所见的世界即是真实的世界呢?”

将这些基本的流派观点理论详细且形象地阐述完毕后,让我们把视野再次回归到当下。

初次听闻这些理论的摩萨短时间内并没有将这些不同流派之间的条条框框给弄得一清二楚,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别人家的主张摩萨自认为目前还是没必要多管,重要的是自己即将入伙的团体是秉持着什么理念。所以他只是紧盯着西尔德的眼,迫切地追问道:

“什么叫世界是不可以被认知?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此时的西尔德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眼神怪异地瞧了露出求知模样的鱼人一眼,突然大声笑了起来,笑得极为畅快放肆,隐约还带有一丝癫狂的味道。

西尔德像是回到了自己朝拜上古之神克苏恩所在的宫殿,远古的虚影自上万里的苍穹向凡间投下神的目光,黑夜的阴影里响起诡异嘶哑的呢喃,他所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掩藏在表象世界下的真实疯狂。

在足足有半分钟之后,他才猛然收住笑声。在一片针落可闻的寂静中,他用带着古神信仰感染性极强的语气笃定说道:

“不可名状!”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