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家村回到府城,日子很快就到了新年。沈三娘忙着卖花,雪松的伤口渐渐好转,依然拘谨,却懂事帮着干活。

沈三娘不让她干重活,轻便的活计有了她帮忙,倒能轻松不少。

易青因为要考学,齐翁虽然不把秀才当一回事,还是暂时让她只操心考试的事,每天勤学苦读。

过年时,庙宇里香火比平时鼎盛许多,去上香祈福做法事的贵人络绎不绝。官府也以祥和喜庆为上,总算商议好,让静慈师太与空行大师出面接受孤儿教化之责。

年后一开春,官府鞭打春牛之后,百姓开始春耕,明县的秀才试也正式开始。

此时的秀才试,与易青以前知道要考三场的不同,也不如前朝有难度,须得考策论,主要考墨义与帖经。

沈三娘易青雪松三人,前一天就住进齐翁帮着定好的客栈。第二天早早起床,来到举行秀才试的考棚前。

考试的学子们已经开始排队,衙役在旁边维持着秩序,核查户帖名录,检查考篮里有无夹带作弊的书本字条。

沈三娘理了理易青的幞头,微笑着说道:“只管放轻松些,阿娘在外面等着你。”

易青笑着点头应下,提着考篮走进队伍中。衙役动作还算快,很快就轮到了易青。她递上户帖与考篮,核对名录的小吏算是熟面孔,在录名时已见过面。

如易青这般年幼考秀才的也不太多见,小吏对她也有印象,见到她只略微看了两眼,递给她一个号,便算通过。

衙役仔细翻过考篮,易青在里面只放着笔墨纸砚,他收走了白纸,说道:“纸一律不许带进考场,里面会准备。”

易青忙客气应是,接过考篮走了进去,

在县衙侧空地上搭起来的考棚,只能勉强遮风挡雨,里面摆放着桌凳。

衙役核对着考生拿到的号牌,不断吆喝道:“按着自己的号牌找到座位,不许交头接耳,来回走动!”

易青的号是乙字号第六,她四下看了看,寻到竖起乙字的地方走去。衙役上前,打量了她几眼,接过她手中的号牌看过,指着一张桌子说道:“那里,快去坐好。”

“是。”易青走到衙役指着的位置前坐好,暗自数了数。

她所坐的桌凳恰好顺数下来是第六张,便放下了心,拿出考篮里的砚台与笔墨摆好,然后悄悄朝周围打量。

与她一样,已经入座的考生,虽然没有人讲话,也一样好奇四下张望。考生年纪与易青差不多大的有,三四十岁左右的也有好些。

考生很快全部进场,何知县被考官拥簇着走到最前,威严无比扫视全场。他说了几句让大家好好考试,不得作弊,以后为大周出力的客套话之后,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沈三娘先前嘱咐易青不要紧张,其实她真不算紧张,只是一直兴奋兼好奇,觉着有点不真实。等拿到试卷的那一刻,她才回到现实,认真看起了考题。

考试内容对她来说再也简单不过,都是出自于四书五经上的内容。几十卷书,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闭上眼睛就能准确想出,哪段话在书本上哪个角落。

易青没有急于答题,先在一并发下来的稿纸上试了试笔墨均匀,写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平心静气,再仔细答题。

考官在考场四下巡逻走动,经过易青的身边,停顿了下看着她片刻。她也没有抬头,心无旁骛只专心写着自己的答案。

不大一会,考官便离开,继续在考场里走动巡逻。

易青写完一张纸,放在旁边等墨干的时候,顺便默默检查答案。逐字检查无误之后,再重新铺了张纸,答另外的题。

等到全部的题答完,易青收好笔,再次从头到尾认真检查答案,一遍遍确认之后,才完全松弛下来,偷偷四下打量。

考场上的人形容各不相同,与她前世时那般,有东张西望的,有紧皱眉头凝神苦思的,有满脸沮丧的,有奋笔疾书的,也有神色轻松,百无聊赖等着考试结束的。

待到考试结束的锣一敲响,衙役大声道:“考试结束,放下笔交上试卷,有违者当做舞弊处理!”

现场顿时热闹起来,挪动凳子声,交头接耳抱怨哀嚎声,听得易青既亲切又想笑。

她拿起试卷,走到收卷的考官前,双手恭敬交了上去,回到书桌收起考篮,听着衙役的指示,出去等候下一场帖经考。

帖经考与墨义也差不多,按着先前的号牌,易青与乙号牌的候在一起。有相熟的人还在低声谈论先前的墨义考试,见面容严肃的衙役走过来,立刻又闭上了嘴,安安静静候着。

衙役手上拿着号,五人分成一组叫进考场。每人只有不到小半柱香的答题功夫,不管你答没答完,只待香灭掉之后,就开始轮到下一人考试。

易青是六号,分到了第二组。她暗自庆幸,号牌还算比较有优势,可以先观察一下前面人的情形如何。

待到前面一组人考试出来,她只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有人考得好,有人不确定。有人肯定没发挥好,走路都摇摇晃晃,面若死灰。

到了易青这组,她随着其他四人一进去,便知道为何秀才试这般简单,还是有人会落榜。

偌大的地方,前面坐着一排六个考官,何知县神情威严居中。

考生独自站在他们面前答题,旁边同考的人观看。紧张且不说,还得看人的口齿是否清晰,反应能力是否足够快。因为香不等人,容不得你仔细思考,否则根本答不完。

易青第一个考试,她定了定神上前,长揖施礼之后,考官也没有多余的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