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深夜了还没有睡,点着灯不停的在图纸上写写画画,虽然有空间里的几倍时间,但是总的而言,人的精神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叶凡很少选择长期泡在不停的时间流速里。
星期六则是不停的演算,并生产试验型号,并且在不停的调整各项数据。
工业体系的生产工艺的不同,才是工业化时代的不同,二战时期的生产工艺前后时期的几乎没有质量的变化。有时候工业品主要就是体现在生产材料,生产工时,还有生产质量上,冲压件的大量使用,让工业技术发达的德国能在生产原料匮乏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武器。
二战前期的德军坦克上,炮弹都用了有色金属,但后期基本就见不到了,实在是找不到生产原料,这时候生产工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德军能用冲压件生产出MG42通用机器,而英军只生产斯登冲锋枪这种臭气枪。
英国佬的原话就是:“这破枪我扔到敌人的战壕里就能打死好几个。”
有时候在于有人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二战后的美苏双方,都从德国运回了不少好东西,生产机床,喷气式战斗机和发动机,火箭技术等等。
而在轻武器方面,老大哥拿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技术,短药筒中间型威力弹。
德军的步兵战术方面相比于一战没有太大的进步,相比于他们在装甲部队的战术进步,德军的步兵仍然是传统的,以重机枪和班用机枪为主力,步枪为辅助火力,此时还为班长等指挥员配备了冲锋枪等速射火力,增加步兵的支援火力。
这点和建国后的我军很像,不过我军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为主,自动步枪为辅助,以机枪为战术核心,充分发挥步兵火力。这个战术没错,打印度的时候很好用,步兵火力被充分发挥,打的阿三抱头鼠窜。
但打猴子的时候,我军很不适应。当时的猴子已经全面采用了AK47,全突击步枪的火力太强了,持续力也很强。
苏军在此时是很像加强步兵班的火力的,但无奈的是半自动步枪对于士兵的要求比较高,在操作和维护保养的时候,比艰苦耐操的莫辛纳甘当然是比不过。所以SVT40半自动步枪产生了两极分化,在苏军陆军口中不太受欢迎,但在海军手里广受好评。
这主要还是苏军扩军的太快了,兵员素质堪忧。同一时期的德军在缴获了SVT40之后,才认识到了半自动步枪的优势,急火火的上马了半自动步枪,但此时德军已经陷入了困境,缺乏优质材料,加上维持生产成本和满足前线的订单,导致G41的评价不是很好。
这也不代表德军不喜欢这种自动步枪,而且一开始他们的军事战术就是决定了装甲部队才是主力,步兵只是伴随火力。苏军的大纵深理论也是差不多,但二战后的局势和战争中完全不同,苏军已经在战火中超越了他们的对手。
德国人的思维的确是跳跃的,在发现全威力弹药无法连续发射,而自身的半自动步枪不行的情况下,在弹药身上动了心思。
美国人原本也有机会改进弹药,但是一个字,钱,限制住了美国陆军,敌在国会山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