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赢寰政令颁布,皇榜贴出,

秦地之中,再一次陷入持久的欢呼沸腾之中!

只因政令中明确指出,永不加赋!

知道这个消息后,

便是那些六国安插进来的探子也傻眼了!

他们已经确认了函谷关的粮食产量半点都不掺假!

再加永不加赋的政策,

细细一算……

六国给他们的好处,

还没有在秦地老老实实种一年地来得多??

一时间,

涌入秦地的六国百姓振奋了!

而这些六国的探子,却犹豫了……

……

议政殿中,

赢寰看着纪纲送来关于黑冰台潜伏在民间的奏报,

微微一笑。

六国的探子,黑冰台怎么会没有防备?

全都处于监视之中!

因为关中封锁,

赢寰并不怕消息传出。

他知道,就算传了出去,那些六国的统率,乃至于刘邦,陈胜等等,都是不会信的。

当然,总有一天,关中解封后,会让这些人全都大跌眼镜!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然真要被天下人确定了消息,陈胜就是再傻,也不会跟六国作对,而是惊慌地联合六国来进攻关中了!

秦国的地盘还是太少了,

即使恢复了关中,在赢寰看来,也依旧贫瘠。

纵观历代强国,

粮食只是基础。

杂交水稻的种子,赢寰已命雨化田带西厂人马,去函谷关监督采收。

确保种子不会受到损毁。

毕竟暂时来看,粮种有限。

想要全面推广到秦地,都有不足,更别说推行全国了。

经济,

同样落后。

小农经济发展到巅峰,在历史车轮中,已经是近两千年后的康乾时期。

但小农经济,不过是生产力限制下的产物。

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长积则弱,于国力无益!

即便清时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面对坚船利炮,依旧不堪一击!

粮食,够吃就好。

更多的人力,应该用在建设。

不过对比之前的大秦,赢寰相信,随着杂交水稻逐渐普及,

秦国将在短时间内彻底焕然一新。

粮食的大增长,会大大增加百姓生产的积极性。

虽然同时会降低秦地的粮价,导致人人都致力于种田,变相抬高其他商品的价值,

但赢寰心中早有对策,到了那时,集体化生产将会彻底取代小农经济,解放出更多生产力来从事其他行业,从而平抑整体的物价。

不过,一切都不着急。

现在粮食产量的提高,均田政策和永不加赋的承诺,享受到益处的秦地百姓,在内心会对大秦更加的认可,信任,依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