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听闻消息后,纵然是雨后的山间小路泥泞,也打算看一看尸体的样貌。

此时明明天上白云翻涌,众人都只觉得风浪翻涌,这番事情,恐怕短时间内不得停歇。

不止是天皇,就连天后对于此事也非常不满。其实宰相裴炎也自觉脸上无光。

洛阳京师边。封禅嵩山下,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尸体,这简直是在赤裸裸的打大唐君臣的脸,更是在打李治的脸。

封禅?天下安定?连封禅的嵩山脚边都能出现这种事情,又怎么能说天下安定?

也就是裴行俭在结束封禅的当天就返回去操练军队了,才避免了此番出境,一同脸上无光。

李治,武则天都想去现场看一看,信号裴炎,郭正一还算理智,都劝二圣冷静,不要冒险前去。

“山路易滑,已经有两名羽林军士滑断了腿。”但这明显阻挡不了李治的步伐。

“陛下,此事不宜闹大,否则丢了大唐面子啊!现在还可以当作不存在,表面掩盖,偷偷的查!”

换来的却是李治的呵斥:“朕要查案,岂有偷偷查案之理,大唐的面子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表演出来的,表演能掩盖一时能掩盖一世吗?徒惹人笑罢了!”

直到狄仁杰前来,这位知顿使总算用“这样会影响查案……”一类的话术劝住了天皇。

等到李治命狄仁杰总办这次查案,并且只给了狄仁杰两周的时间,这让狄仁杰心中大倒苦水,一身才华,结果半百之龄还在负责皇帝行程安排,还偏偏碰到这种事情,可以说是非常倒霉了。

其实李治在看到狄仁杰的时候心里一喜,因为狄仁杰一来以探案在后世出名,可以说可能比在场的出了武则天外的所有人知名度都要高了。二是狄仁杰在另一个时空本身就又是宰相,又是诤臣,完美符合李治的需求啊!

可以说狄仁杰恰逢此时能在李治面前刷个脸,就是鸿运来了,注定要升官了。

只是这晋升之路也会遇到挑战,而这一次似乎并不简单。

李治走后,裴炎和狄仁杰两人并排站在山道边,狄仁杰落后一点裴炎。

“狄公素有仁义之名,我知此次查案艰难,就算最后查不出来,我也会上书圣人为你求情的,狄公不用过于担心,尽你所能就好。”

说完,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也走开了,只留下狄仁杰还站在那里,对着雨后的嵩山发表感慨。

明明狄仁杰年龄比裴炎大,故事比裴炎多,但是相比起狄仁杰走的不太顺的仕途,裴炎出身闻喜裴氏,出身高贵又一路顺风顺水,如今已经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中书令,是地位最高的宰相,这个动作竟然没有什么不对的。

狄仁杰眉头紧锁,他当然是听出来裴炎不看好他能查到主事着,这也不奇怪。

此番如果不是正好碰上皇帝封禅嵩山,这尸体能不能遇到还是个问题。就算封禅嵩山时侍卫多搜寻,这也只在暴雨后才见到尸体。

暴雨之下,虽然让尸体露面,但同时也毁掉了太多东西,脚印血迹等等现场地点都被毁的一干二净,最重要的是发现尸体的地点未必是此人身前的最后地点,很可能只是被雨水从不知哪里冲到前方被发现的地点。

等到车架走后,狄仁杰还带着两个侍卫在尸体附近。

“唉,这就是老天对我的折磨吗?”狄仁杰一生行事堪称问心无愧,可是为何还要遭到这种难题呢?狄仁杰已经看到自己此次查案不成被贬谪到地方的凄凉场景。

自己已经五十多了,从地方再走一遭只怕再回京已有六十多岁,到时候自己还做什么官呢?自己申请致仕不好吗?

想当初自己少年心怀抱负,苦读诗书,自己和书中的圣贤交流,甚至无暇语俗吏。然而至今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个度支郎中,朝散大夫,也就是个能吏。所想和现实,差别是如此悬殊!济世安民,登堂拜相,不知此生是否还有机会?

他回忆起刚才皇帝见到他时的情景,明明是满眼的惊喜,说不定就有希望呢?

但他并不会因此提高期待,上一次自己做知顿使,负责安排皇帝的食宿行进时,因为不畏妖言,也被皇帝称赞过是大丈夫。然而至今自己依然只是度支郎中,此次也依然是知顿使。

负责皇帝的出行,以及封禅相关的安排。其实自己心不高的话这也挺好了,毕竟这也算皇帝的近臣了,只是自己已近两月没有和圣人特别接触过,如今,自己负责的事情上还遇到这么一出,难啊!

不过狄仁杰并不会就这么心灰意冷,至少,这一次自己还可以挑战一下。

当务之急,自己是应该先弄明白此人的姓名身份,然后才能顺藤摸瓜。

然而洛阳这边这么大,注定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圣人又只给了两周的时间。

可怜自己这么老了,还要和下人一起挑灯夜战。

此时狄仁杰怀恋起少年时期自己三天两夜没怎么休息,去查案,去办事的身影,那是多么年轻,活跃。如今自己一天没有休息好,第二天身体就不舒服,真的老了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