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想了想,这多出来的一支望远镜,就先放在宫中吧,哪天可以托人交付给裴行俭。其实天文也需要望远镜,但是这倍数也不怎么高,用在天文上只能说聊胜于无,对大唐的科技发展起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反而用在军事上,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尤其是大唐的将领多为中老年人。
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但是李治用后世的图可以简单的表示出来,就是用当前的术语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不过想一想这个问题也不是自己需要烦恼的,自己交给下面的人去研究就好了,不知道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怎么讲述,自己也挺好奇的。
下午就能看到在中国盛行一时的马球了,一度是中国的王者运动,可惜引文国力等原因后世衰落了,就让自己看看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竞技运动是怎么样的吧。
马球是马术与球类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的兴起必然在马术和球类运动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之后。而唐代马球运动流行范围,虽然只限于上层社会。但上自皇帝,下及贵族官僚、诸军将士、文人学子、富家少年,多迷恋之。球场几乎遍布宫城禁苑、显贵宅第、诸道都邑和军队驻地。马球竞赛司空见惯,其盛况在中国古代堪称空前绝后。
马球运动的流行,实际上对经济条件的要求,远远高于此时其他的体育项目;其所需器材、场地设备,诸如球、球杖、球场、骏马乃至球衣、马具等等,不仅要求质量优良,并且消耗量还很大。
以球场和骏马为例,球场为马球运动专用场地,须宽广、平坦、坚实、洁净,三面围以矮墙,一面建有观礼台。“广场惟新,扫除克净;平望若砥,下看犹镜;微露滴而必闻,纤尘飞而不映”。诸如此类生动形象的描写,足以证明此时对于马球场规格标准之高,工程耗费之巨。如果再看看马球运动所需要的骏马。数量众多且品种优良、训练有素的骏马,是马球运动必备的主要条件。这些骏马必须膘肥体壮,奔跑速度快,反应灵敏,耐力强,要能做到在宽广的球场上“东西驱突,风回电激”“迅若流电”。而另一方面,即使是骏马良骥,在长时间的激烈比赛中,也难保不发生运动事故,伤马事件经常发生,而马又是贵重产品,如果不是国家马多,那么是支撑不起来的。
不过此时马球运动才兴起没多久,真鼎盛时期,还要等到自己儿子唐中宗进一步发展,然后唐玄宗以诏令的形式,公开倡导作为一种“用兵之技”,在全国推广。韩愈的诗: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就生动地描写了军中马球比赛的激烈、精彩、惊险的壮观场面,同时又逼真地反映了球场四周大量的士兵及观众情绪上热烈共鸣的现象。马球既在上层流行,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观看。
马球可以作为盛唐文化的一个象征,可以说是很有意义了。可惜后世宦官专政,迫使皇帝只能沉迷马球等娱乐之中,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马球赛有两种场式:一为单球门,先于球场南面立双框置板,板下开一孔为门,门内加网为囊,击球入囊多者为胜,另一种为双球门,南北各设一门,网囊装置同上。这个时候规则不定,参加比赛的人数亦无严格限制,如自己儿子即位时,李隆基就打过一场著名的四骑对十骑的马球比赛,还击败了吐蕃,大出风头。
球场很宽广,外插二十四面红旗,“唱筹”也就是这个时代裁判员的别称来主持比赛,进一球者得一筹,增插一面红旗,失一球者拔一旗,插旗多者为胜。也有规定每队十二骑的,自己就硬性规定了下午的这场每队都有十二个人,以后随着自己的规矩推广,大概主流就会是十二骑对十二骑,偶尔身体等因素少一点,但应该不会出现四骑对十骑这样离谱的人数差了。
……
“父皇,这是什么?”太平指着望远镜好奇的问?此时天后武则天也在场,显然对此感到好奇的不只有太平,太平也是个传话筒。
“这是望远镜,用这个就能看到远方的东西。”李治耐心的回答,同时给太平示范了一下这个该怎么用。太平很快就学会了,兴致勃勃的拿着望远镜去玩了。李治连忙拉住了太平,嘱托太平这个很重要,不要让别人看见了。其实宫廷之中完全可以让太平随便玩和展示,只要物品不丢就问题不大,此时也不会有人认识到这个对军事的帮助。
等太平去独自玩耍了,李治也只好嘱咐几位宫女,跟紧太平,别让她弄丢了望远镜。自己则和天后交流起来。
……
ps:1 建了一个书友群:754042990,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聊天啊.
2 写大唐的书,还是少不了诗词啊,没有诗词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哪怕不是由主角来引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