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春归上
“粮价高起來不用慌先把老婆孩子送乡下去一则能躲躲兵灾二來乡下吃食多随便捋把榆树钱也能对付饱肚子”
“实在沒办法了就赶紧往南跑朱佛子是菩萨心肠当年救过扬州百姓后來又救了睢阳和徐州的灾民只要大伙到了淮安军的地头上他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伙饿死”
立春后有两条流言在运河两岸不胫而走
第一条对所有人來说都是常识只要不是天灾开春后乡野间找一口吃食肯定比城里头容易篓蒿芦芽荠菜竹笋都是不错的时鲜能顶一半儿饭吃而着急的时候榆钱、树皮、松针、柳叶都可以用來果腹反正只要熬到地里的夏粮成熟就能有喘息之机不至于活活饿死
第二条则有以往的事实为证朱屠户的口碑虽然在读书人和士大夫嘴里不怎么样可他当年义救扬州百万黎庶又收留了睢徐近两百万灾民的壮举天底下却有目共睹蒙元官府和忠于大元的读书人们即便换着法子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于是乎黄河以北临近运河的一些城市开春后就出现了一股极其怪异的景象大批大批的市井小民带着老婆孩子偷偷地沿着尚未解冻的河道向南移动开始还是零星几波手里好歹还拿着官方开具或者自己伪造的路引以应付沿途哨卡的检查转眼间就彻底失了控很多胆大包天的家伙非但不肯拿出路引或者铜钱打点官差稍有不如意就暴起冲关将试图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差役和帮闲们打得头破血流
“这这粮价不才涨了涨了两倍多一点儿么”本以为可以休完整个正月的地方官员们气急败坏大骂治下的刁民无赖除了去年之外平素哪年春天粮价不翻倍如果春天时粮价总是跟秋收时一样那些粮铺东家赚谁的钱去
然而常识是这个常识当官的却沒法解释给治下百姓听在那些“刁顽之徒”眼睛里头大元朝的官府信誉是反的官府不解释他们乱上一阵子也许还会自己恢复安定官府一出面解释往往就是越描越黑原本沒有打算逃难的百姓都会立刻卷铺盖走人了
可听之任之继续任由治下百姓南逃也肯定不是办法那些靠近黄河的城市还好办反正淮安军马上就要打过來的地方官员们到时候将府库一封捧着金印和户口册子投降便是大都城的那个皇上肯定也沒精力追究他们最后一刻是否怠工而陵州、南皮、沧州、清州这些地方就不成了这些地方距离大都城比距离黄河还近朝廷的兵马到时候肯定要沿着运河往前顶万一到了地头上需要就地征集百姓服役结果领兵的主帅一看城里的百姓已经逃散殆尽挥出的第一刀恐怕就砍在地方官员的脑袋上了
“來人给我下发告示从即日起各家粮铺的米面价格不准再往上涨有顶风涨价或者囤积居奇者皆以通淮罪论处”官老爷们儿发现自己的脑袋收到威胁的时候做事的顾忌就立刻少了许多第一记狠招就用在了平素來往颇为频繁的豪商身上
能开得起粮铺的肯定不是普通人平素他们怎么大斗入小斗出怎么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只要沒祸害到官老爷头上地方官员们念着他们四季孝敬不断的情分就会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紧时刻你还光顾着自己发财却不管官老爷的死活那就别怪官老爷们手段狠了大不了大伙互相拉着一起去死谁也别指望自己站在别人尸体旁数金子
“來人明日起各班衙役、差员带着门下弟子巡视地方凡家里沒人而坊长里正不能替其担保者宅院与家产一律查封除非户主在十日内自己主动上衙门來解释清楚否则最多半个月后就抄沒充公”
第二记狠招则砍向了当地那些正在摇摆不定的普通人你不是想跑路吗沒关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官府正愁沒钱应付朝廷的大军呢刚好卖了你的家产去顶账你要是沒穷到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就冷静下來自己思量思量自己听了几句流言就把家产尽数丢光到底值不值得
“來人给张老爷王老爷李老爷、孙老爷还有包老爷、色目马老爷发请帖就说本官最近见园子里的梅花欲开想请他们到衙门來一道喝酒赏梅”第三记狠招看起來就文雅了许多针对性也更为清楚
能跟地方大员平辈论交的不是一等一的大户就是家里有人正在或者曾经为官这些人不好得罪得太狠了所以将他们请到衙门里头仔细沟通一下是必须的过程无论平抑粮价还是将那些躲到乡下的胆小鬼逼回城也都离不开他们的点头与支持而淮安军万一兵临城下地方上是守还是降更需要跟他们提前打个商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