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哥呢?”我一上来才发现,张伟不在。

“他今天有点事先回了,你钉钉他吧。”牛牛说。

“哦哦,行。”

今天我这是什么运气,买杯喝的碰上前任,工作对接人不在,还落人话柄。

“张伟哥,你好,想和你对接一下上次会议上婷姐给的几个任务。”我钉钉发过去。

没过一会儿就显示已读了。

“今天我有点事,明天上午和你对吧。”他回复道。

看起来他也不是那么不明事理。

行吧,那就这样。

我打开电脑,现在是我准备新人分享会的时间了。

我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元方学习上金瑾的视频《元方学习——如何养成用户思维?》,发现金瑾真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用户运营人,她用简单的事例去阐释用户运营的底层逻辑,深入浅出地让人理解“用户思维”这个抽象的概念。

据金瑾的讲解,用户思维指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首先要“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用户使用行为的基础,对于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最快、最精准地提供用户想要看的内容,这方面算法可以达成。但一味的算法化也不可行:一方面,全内容算法化会导致内容的低俗化,快、爽、黄、暴的内容逐渐占主流,这显然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新内容是有限的,同期上映的热播剧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个,低于算法的起始量30个,所以用算法根本跑不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金瑾提出了一个分层运营的策略:“尾部内容靠算法,腰部内容靠产品,头部内容靠运营。”也就是说,算法解决海量的长尾内容的分发,产品功能解决腰部内容的分发,比如大作页、集合片单、追星圈子、push等等,头部内容靠运营去打磨,对用户进行分类分层,精细化地触达用户。

其次,要“实现用户连接的价值”,这是金瑾提出来的对于用户运营的要求。实现用户连接的价值,就是要产生1+1>2的效果,可以通过制造讨论点来收割用户连接的价值。比如弹幕,这就是一个由用户构成的场景,但用户之间又可以通过造梗、玩梗的方式产生内容连接;再比如站内外的社群(包含SNS和站内的星贴),以兴趣为主的社群是稳定的用户连接场景,社群里的信息流不是线性的、单向的,而是循环的、双向甚至多向的。利用用户连接,不仅可以拉新、留存、转化、促活、回流,还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还意味着要去不断反思业务,学习新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运营方法论。她说,针对于每个岗位来说,所要求的岗位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策略和执行也不尽相同,因此用户运营要学会多看多思考。

最后她对用户运营人提出了基本的业务要求:1.在心态上要敢于尝试,这来源于对元方和竞品的实时关注,来源于对产品热点的敏感性,来源于对用户的了解和洞察,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去收集有效信息,激发创新灵感,敢于推动实践;在行动上要善于“以小博大”,以小成本的尝试发现问题,用滚雪球的方式去迭代,最终“把盘子做大”、“把屁股做大”。

原来是这样。我一边看她的视频,一边在云文档上记笔记。

金瑾很注重底层思维,她在讲课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底层思维”、“底层逻辑”、“最根本的问题”,她还说,用户运营人不能只关心曝光、点击、转化、二日留存等方面的指标,而是应该明白指标涨跌背后的原因。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对于新人她可能更加不会去要求指标涨跌,而是更看重思维的建构和执行上一些软性的指标。

这和我理解的互联网差不多,看来准备这场“新人分享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我打开了几个用户运营的学习贴,又看了看元方招聘上登记的用户运营岗位需求,整理出了一个大概的用户运营业务的框架。根据这个框架,我大概了解了,万婷手下的这个组里,每个人的分工,当然,最主要的是根据这个框架,我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发展向好的定位。

(欢迎阅读《权力的魔法》,小说根据身在互联网的运营小妹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欢迎讨论,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喜欢的话请收藏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