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面对万婷提出来的新流程,我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我特别喜欢头脑风暴,因为它可以让所有人发散性地去想创意,大家共同参与到一个点子的生产过程中,同时参与者还能通过辩论、取长补短等方式完善创意。可以说,头脑风暴是获得创意的捷径。但同时,头脑风暴有个缺点,就是它需要很多人参与,需要大家都能在一个时间段里拿出时间来参与讨论,并且如果参与讨论的人知识背景、人生经历的差距最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既不会太过于发散,也不至于太过于趋同。

这次的头脑风暴虽然是为了华妹的项目,但我还是要全力以赴。

我大胆地推测一下,万婷不是那种会议时间没到一定要凑够时间的人,所以她叫同学们一起来做头脑风暴,肯定有她的考量:一方面,万婷是认可头脑风暴这种方式的,并且她认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同学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同时我们也更了解年轻人,所以叫我们过来其实是真的想看看有没有好的提议,顺便也摸一下大家的底——看看哪些人是创意型人才、看看哪些人临场发挥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意、看看哪些人除了提创意还能将创意落地,说白了就是想看看谁的职业成熟度最高、潜力最大,是可育之才;一方面,华妹说想自己做的原因再清楚不过了,她想把整个项目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万婷不会这么想,华妹得到多少好处与她无关,她只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想这件事怎么做会更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之前华妹也没有在她手下做过事,她对华妹的业务能力还抱有一丝质疑。

“咱们今天很多新同学都在,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看没人说话,万婷亲自主持头脑风暴。“这样,我们5分钟先来梳理一下项目背景,半小时讨论和总结,快的话今天研讨会也提前,大家早点下班。”万婷提出让大家早点下班的条件,意在提高会议效率。

大家纷纷低下头去,默默地看着电脑屏幕。

“要不把这个文件发给大家看吧。”丁琳提议道。

“就看屏幕就行。”万婷说。

“是这样的,那我先梳理一下刚刚我们讨论的一些相关的内容吧。”华妹从窗台上站起来,说道。“现在是这么个事儿,就是产品开发开发了一个功能,使得页面的抽屉模块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我们需要提一些点子,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功能。”

华妹说完看了看大家。

很多人看了看屏幕,好像在思考,转而又转过头看着自己笔记本电脑的屏幕。

“刚刚婷姐提到2个方案:一个是和会员权益相结合,另一个是和‘星贴’玩法打通。”华妹不愧是元方的“老人”,用词都非常专业准确。“看看大家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好的想法和创意,不局限这两点,大家有好的玩法还可以提。”

“如果想做千人千面,至少要有30个SCG(嵌入式内容清单)打底,这样算法才能滚动起来,每个SCG里面至少有4个内容,这样算下来,预告期你得有120条内容才行,如果按最低可重复率卡死的话也至少要有80条。”大张伟指向华妹,从可行性角度对华妹提出了要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