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

泰山皮影剧院。

这个小剧院位于泰安脚下一个普通县城的小街道。

远远说不什么繁华。

从外面看去颇有些年头的建筑,便能瞧出端倪。

但这个小剧院却是雷达不同的每天早八点开门,一直持续到晚十点。

严格来说,这个小剧院并不是单纯的剧院。

而是半个展览馆,半个剧院。

一般白天的时候,供人参观里面的数量奇多,神态各异的皮影,以及皮影演出的一些道具等。

而到了晚,影幕一搭,锣鼓一敲,就成了一个小剧场。

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但因为皮影这种老玩意现在几乎已经没什么人看了。

也就是到泰山游览的行人,晚听到动静才会感兴趣往里面瞧瞧。

偶尔周边地区一些家长会领着孩子过来看看戏。

确切点说,也并不是看戏。

而是看看皮影长什么样子。

怎么说呢,就好比是你去了电影院,你不是看电影的。

而是看看电影院是个什么东西……

作为馆长,同时也台皮影的第九代传人——范安老爷子,他每次表演依然是竭尽全力演好每一出戏。

早六点,依照平时的习惯。

老爷子小跑来到公园的一处小河边。

此外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

吊嗓子练唱功是他每天早晨都要做的事情。

干这行,需要有一副好嗓子。

而且老祖宗传下来的技术活,讲究一个水滴石穿。

学如逆水行舟,活到老,学到老。

小剧院除了是他工作的地方,同时也是他的家。

回到家,老伴已经烧好了早饭。

吃好以后,他便钻入了自己的小房子,开始捣鼓自己的皮影小人。

华夏地域广阔,各地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都是使用兽皮制作,而泰山皮影用的都是黑驴皮。

晒干的黑驴皮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然后还有经过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华夏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而成型后的皮影,因为需要投影成像,则和剪纸有些类似。

制作皮影小人只是皮影艺术中的一个小部分。

此外,他还要再脑海中反复回忆着戏的剧情。

就单单说《泰山石敢当》,一共98集。

没有剧本。

剧情、动作、唱词、念白都是他八岁那年,师父口口相传下来的。

虽然看的人并不多,但让老爷子欣慰的是。

前几年随着华夏国将皮影戏申遗,泰山皮影戏也成了华夏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每天晚他表演两个小时的戏!

观众虽然远不如前几年申遗时候的观众多,但也算有了些观众。

倒是也能乐在其中!

本来以为白天又是自己会安静制作皮影小人,想戏的午。

却没想到,早九点就有人来拜访了。

别看他这么大岁数了。

或许是因为天天手脑不停的关系,身体硬朗的很,思考东西也十分的活泛。

所以当他看清来人拿着手机支架,对着屏幕像是说什么的时候,他就懂了!

这人是个主播!

早前也过主播过来。

对此老人并没有太排斥,相反还是很热情的迎了去。

这些主播网红啊,倒是也能帮自己宣传皮影戏不是?

“您是??”.

“我是这里的馆主,也是泰山皮影的传人。”老爷子笑嘻嘻的回答道。

但那人随后的一句话,就让他懂了!

“老爷子,你认不认识白描啊……”

认识,他咋不认识咧。

自己的徒弟在节目中叫白描呢。

但是昨晚,自己儿子和自己说了一下那个节目怎么回事。

老爷子就明白了。

自己那个徒弟是在参加节目,是蒙面的节目。

而自己徒弟要在今晚才会揭开面具。

既然是蒙面的节目,所以就不能告诉别人自己徒弟的真实身份。

所以老爷子暂时没有理会他。

自然,那个主播能问出这个问题,就是来调查白描的真实身份的,说白了就是蹭热度的。

之前他在直播间里表示自己知道台皮影,还知道唯一的泰山皮影传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