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第一督造厂选址在京师远郊,距离京师有50公里的距离。
督造厂背靠一个小山,山下有一个小镇。
小镇边,还有一条河流。
最主要的是,这个地方距离官道不愿。
交通、水源、人力,各方面都有发展工业的潜力。
按照朱慈烜的规划,未来的京师是要不断扩大的。
军工厂一类的建筑,自然是离城市越远越好,免得污染京师的空气。
地址选定之后。
朱慈烜开始动员流民修建工厂。
为了尽快多烧制明砖,朱慈烜在附近曾加了十座烧砖窟,就地取材,烧制土砖。
烧砖的工人,自然是京师附近的流民!
建城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些流民是最好的人力资源。
只需要负责一日两餐,和少量的工钱,流民就会卖力的干活。
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统统有饭吃,还能加快督造厂的修建进度。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和肉食,粮食不缺,能直接消耗国运点兑换。但肉类成了难题。
无奈之下,朱慈烜只好卖出勇卫营进入京师百公里远的山林中打猎。
既能磨练大军的野外生存能力,也能保证流民的饮食中能带点油荤。
就是怕有人体内不支,压垮了身体。
这些流民,可都是朱慈烜的子民,重要的人力资源。
朱慈烜自然要爱惜。
见到这么好的待遇,很多人都愿意参劳动。
天朝人的本质还是勤劳的,他们想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建造家园,想要靠自己的劳作获得生存与尊严。
也有一些好吃懒做之人,觉得不干活也会有朝廷的救济,没有选择去参与建造督造厂。
但很快他们失望了!
之前的赈灾粮停了!
只有参与劳动的人,才能获得粮食!
在这种政策之下,十二万流民,男女老少都有,一窝蜂的加入了各种建设之中。
督造厂用不了那么多人,但是修路,挖沟,开荒需要人啊!
这些参与建设的流民,每人都有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作为日后落户的身份凭证。
许多地方常年遭灾很穷,不愿意接纳流民,官府见流民赶来,早早的就关闭了城门。
这些流民只能眼巴巴的继续北,想着京城是天子脚下,皇帝断然不能关闭城门将他们拒之城下吧。
朱慈烜特意转职了一批专业的建筑人才去探测地形,按照朱慈烜的要求,绘画好了督造厂的草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