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知平不知道自己又惹怒了老爹,还在为计划顺利进行暗暗窃喜。
他有把握让皇帝点头,否则皇帝当初根本就不会同意子玉参赛,再结合空玄给出的情报和赵康的分析,他相信皇帝即便要子玉死也不会明着杀,至少要等天元大比收官,子玉离京,全了“大比期间不问罪”的诺言,然后再以暗杀的方式了结子玉的性命。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子玉的死归结在死者家属或者“嫉恶如仇”的江湖人身上,给人鱼族一个交代。毕竟人鱼族势大,哪怕只有尤梦寒所言的一半实力,也足够朝廷慎重对待,考虑清楚要不要交恶于这个妖族中难得对人族没有太多敌意的族群。
太子出言相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
太子从没放弃过对剑侯府的拉拢,封知平深知这一点,而他与太子的亲弟游景涟交好,又要迎娶太子的亲妹玥凰小公主,于情于理,太子都会帮他说几句好话,只是太子支持的力度这么大,手段还跟他一般无赖,这是他没想到的。
侧过头悄悄瞄了眼睿王,封知平暗暗嘀咕,这两兄弟的关系比他和封知佑还要“好”,真是“羡煞旁人”呐!
睿王被戳了脊梁骨,惊愕后开始反击,紧抓律法、祖训这两点。
他麾下的官员自然鼎力相助,跟太子一系及支持不杀子玉的中立派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在场的几位御史也被迫卷了进来,无可奈何的站在了睿王一边。
他们心里苦啊!
以前碰到这种情况,他们都是不轻易开口的。
台谏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随便表态,尤其涉及到封知平时,冲着盛老大人的余威,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对退避三舍,不沾一点。
奈何太子开了火,他们不得不反击,否则丢台谏的脸事小,坐实“尸位素餐”的恶名可就事大了。
几个御史嘴上帮着腔,暗地里你看我我看你,心中泪流满面。
难得休沐,逗老婆,疼儿子,戏小妾,关起门来跟书房新来的小丫鬟红袖添香探讨人生和生人的关联,你说在家干点什么不好,怎么就吃饱了撑的想不开来这儿受罪?
最惨的是他们几个既不是主官也不是副官,仅仅是台谏下属的几条小杂鱼,平日里朝堂上跟在自家大佬后面扯着嗓子摇旗呐喊的那种,今天来看热闹票都是自己买的,碰见这么大的事儿没一个做得了主,别看话说的铿锵有力听着挺硬气,其实心底里那叫一个心虚。
报信的人已经悄悄走了,但上官什么时候来,会不会来,他们都不知道。
眼见几方人各执一词嗓门越来越高,场面渐渐向菜市场的方向发展,默不作声的游万里朝胡幸递了个眼色,后者颔首,上前高声喝止。
“肃静!”
浑厚的内力震得人心头一跳,大太监的身份更让人不敢忽视,场面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游万里慢慢的环视四周,缓缓开口:“朕说过,祖训不可违,祖帝之训更不可违,本次大比以祖帝留下的训诫和章程为准,一概悖谬待大比结束后再行讨论修改,朕的话,尔等都忘了吗?”
众官惶恐,齐道不敢,太子和睿王也双双垂首,乖乖认错。
封知平眼睛一亮,心道老皇帝这是同意了,冷不丁游万里看了过来,视线相交,封知平眼睛一疼,赶忙摆出乖顺的表情垂下视线。
小混球!
游万里心里骂了句,顿了顿淡声道:“封知平的提议很大胆,也很有新意,你们支持的,反对的,都有充足的理由,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吵了半天,说来说去没一个人说到重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封知平的提议可不可行,而在于子玉答不答应。答应了,你们才有的吵,不答应,一切都是枉然。”
众臣应声,当中那些心思活络的则脑筋疯转,细细琢磨起来。
陛下这番话是认可了封知平的请求没错,除此之外,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味道,好像是针对子玉的。
同样是半妖,子玉有何不同呢?
莫非陛下真动了心思,想废旧制重新接纳半妖?
想到这一层,他们心中一惊,旋即仔细思索起可能性,结果纷纷否定。
半妖相较于纯种的人有先天优势没错,但其隐患更大,这一点历史早已证明。
想当初冯陈之乱前,天元正值鼎盛,国力居三国之首,三次大战力压玄、始,打得两国溃不成军。
而后一场绵延上百年的内乱让天元大陆硝烟四起,期间两次国战,朝廷外御强敌,内平逆乱,内忧外患,疲于奔命,最终于第二次国战时大败,丢失了不少疆土,国力迅速衰弱,最终内乱平定时,天元早已失去了三国第一的宝座,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低迷期。
时至今日,当初的内乱仍有影响留存,很多钻研史学的人都认为皇族如今的萎靡不振与当年的内乱脱不开关系。
这里说的萎靡不是指国力和统治力,指的是皇族子弟在武道上的青黄不接,其根据源自一些可信度很高的野史。
据野史记载,当时很多皇族子弟并非像正史上记载的那样阵亡或病故,而是死于内部的血腥清洗,庆元帝得知冯陈的阴谋后深恐皇祖内部已遭渗透,于是秘旨天听监进行排查,上不封顶。
最终,上百位与妖族和半妖有染的皇族成员因各种原因先后去世,其中包括四位皇子、两位公主以及二十余位极富才干的皇族俊杰,受牵连者无以计数,而尤氏皇族先天境高手出现的频率也从那时开始下降,最强者的境界也不断降低,中间甚至险些出现过断代,而今已到了需要靠药物催升的尴尬地步。
上到游万里自己,往下的太子、睿王,他们的修为无一不是靠药物等特殊手段强拔上去的,有功力无相匹配的实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