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是教育问题,杨三生手下几乎全是普通百姓,如今为了帮助孙元化教学,连他母亲陈雅儿都需要帮些忙,谁让他母亲曾经读过私塾,能识文断字,从这就足以说明,笨港的教育程度几乎为零,且极度缺乏教育人才,只是依靠孙元化的话,起码需要花二十年才能让笨港的居民拥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更别说培养什么专业人才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难题,感到头疼的杨三生只能先安排人手修建兵工厂和冶铁场,先消耗笨港的铁矿存货,再从基隆港的西班牙人手中高价购买以及让李历去购买了。

至于教育问题,先勉强这样,只能等到他击败郑芝龙后,再来招募老师了。

而关于杨三生母亲的家人问题,他只能先对母亲含糊其辞,等有时间再去扬州一趟。

………………………………

“从台湾到巴达维亚,根据盖伦船的航速,逆风航行差不多需要四十多天的时间,顺风也就三十天左右,就算是遭遇极端天气,最多五十天,巴达维亚再花点时间集结部队,返回台湾差不多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多一点,为什么这些荷兰人到现在还没回来?”此时,在码头广场检阅蒋西山训练的步兵,正走神的杨三生嘴里喃喃低语道。

从杨三生1631年10月下旬会见荷兰人到现在1632年2月中旬,已经快有4个月的时间了。

“大首领?!”列队完毕的蒋西山看见杨三生没有什么反应后,不由的再次轻声提醒道。

听到蒋西山的提醒后,回过神来的杨三生立刻反应过来,先对笨港的五千步卒夸奖了一番,然后就把他从登州带来的七百余人的辽兵单独组成一队。

杨三生任命当初第一个投靠他的辽人李平为这支辽人部队的长官,又订下了十日后,李平率领的七百余辽人步卒与蒋西山训练的五千步卒进行一场对抗演习。

杨三生准备借此机会来看看,南方步卒与北方步卒,以及参加过战斗和没参加过战斗的步卒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检阅完步兵,杨三生又去检阅了海军,毕竟海军的新老兵比例达到了1:1的程度,也就是说,他麾下的海军中有一半人都是新兵,这也就不难看出,之前他离开笨港时,麾下海军与郑芝龙海军发生冲突会败多胜少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如果杨三生不大量扩充海军人数,在接下来他布置的计划中,他就没法取得最大的成果,因此,损失掉一些战斗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杨三生现在并不与郑芝龙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只是小规模的冲突,虽然有所损失,但是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部队,提升海军的战斗力。

…………………………

“钟叔连夜从澎湖赶来定是有急事吧!?”

翌日清晨,杨三生刚刚才从床上起来,就惊讶的发现钟斌连夜从澎湖赶到笨港,想必是有急事。

“贤侄,几个月前,你不是让我与何斌和郭怀一接触嘛。”说道这里,钟斌脸上的疲倦也消失了不少,开心道“就在前日,我终于收到了郭怀一的回信了!”

说罢,钟斌就把郭怀一派人送给他的信件递给杨三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