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文士》还是《御史》,我算是写舒服了。说白了,就是自我充电。当然在此过程中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愿意听我讲故事的书友,也感谢诸君一路相陪至今。

至于成绩(指后台数据),那就仁者见仁了吧,不复多言。

对于这两本书,我自己是非常喜爱的,毕竟是自己的娃,决不能嫌弃。

《文士》呢,这孩子就是先天不足而且还牛心古怪,弄得人摸不着头脑,有点鸡肋的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味道,但毕竟是老大,纵使身子不好,也还是老大,这是改变不了的。

《御史》承其后,作为老二,也是最像我的。当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心血去培养他,但我能感觉到他有怨言,心里憋着一股气,时不时的给我反抗一下(卡文数次),他在怨我凭啥他不能做老大,而且还要给老大收拾烂摊子,说白了,就是老大拖累了他。我只能时常劝他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就多担待些,而且我这不是给你封官,又是一路给你保驾护航,还给你娶老婆......还好这小子没什么野心,给了这么多老大没有的他也就安稳下来了,最后也算的上是圆满了。

若是按照当初《文士》大纲走的话,是肯定还有一位老三的,毕竟还有许多事未交代清楚,可是写《御史》四十九回目时,我确实细细斟酌了一番。而且我能预感到老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对他的评价是阴暗,我怕他会炸。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原定的大纲里,老三的故事里充满了太多的血和泪,现在的书友呢,对于这种文章是很难接受的,世人皆爱美好大团圆的结局,对于露骨的反而最不能接受,比如癸酉本石头记(鬼本)。其真假优劣这里我也不发表任何评论,智者见智,何须多言,我认为的也不一定旁人也是那般认为,是故便不强求。

大概的在此介绍一下老三,名《白骨》。光从这名字看起来就有些吓人吧,血泪充斥其中,只因死掉的人太多,天下大乱,江山倒覆,末世降临,攸黛何去何从?钗,探,湘,凤,巧姐儿的命运等等。

有战死沙场的,有被强盗杀死的,有自杀殉国的,有抄家灭族的,有逃难避祸的......

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而主角的结局我在《文士》里面也提及过,我大纲中原定的结局是攸黛似范蠡西施一般归隐山林。

黛玉的原型我不多说,西子算是其中之一。我觉得归隐山林挺好的,不为新朝效力。

明末的那些士大夫们有三条路可走,一种原为明臣,可最后替清朝效力,继续当官,比如钱谦益,龚鼎孳,侯方域。一种自杀殉国,以全名节,这里不举例,还有一种就是看透了世情,直接选择遁世不仕,例如冒辟疆,陈贞慧。

《白骨》的故事情节大概就是以上这么个样子,我知道你们当中肯定有人接受不了,所以这老三出不出只能看情况了,我自己倾向于《御史》的结局,至少她们都还好好的活着,至少四大家族还是极盛之时,这便也就够了。

风月宝鉴,一面红粉,一面骷髅。世人皆爱红粉佳人,富贵风流,哪管其后白骨如山,血泪横天。我看也没必要再续,其实写到此处,我也能体会到为何红楼未完。作者是爱他笔下所有的人物的,金陵十二钗,副钗,又副钗,当然也不排除统治者需要人们看到的是红粉佳人的这种情况,是以清代的红楼续书多为圆满之结局。(此段仅为我一点见解,只当笑话略过就罢)

虽然大纲未结束,但是我梦已完。续与不续,也并不重要,更何况结局不是已经告诉你们了吗。其实原著作者也有可能是这么想的(比如说那些判词)。哈哈。

最后用那句话做个结尾,就算作结束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差点忘了甄曦这个人物,对于这位甄家三姑娘,全文虽描述并不多,但她其实也是女主,是黛玉,宝钗,探春,湘云四人的一面镜子,四人的性格或多或少都能在这位三姑娘身上体现一点出来。这便是我安排她的缘由。甄曦(珍惜)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