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卓对《四民月令》的内容来试探董卓对世家大族的态度!
同时杨彪现在也了解到了董卓如今的性格,董卓如果要做一件事,那他肯定会去做。
只要董卓觉得是对的,就比如说董卓现在要用纸作书,推广明智,你明面上反对肯定是不行。
但是可以去引导,你要印书,但是印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世家的利益,那怎么办。
我不反对,甚至我很配合。
不过我可以引导你,你看现在什么重要?
当然是民生最为重要。
那印书的话,现在印一些经义文章有什么用?有用是有用,但是用处不大啊。
刚好董卓又提到了农务,那赶巧了!
杨彪自然顺着这个杆往上爬。
这时,只听杨彪缓声道:“明公,如今国家内外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方才蔡司徒所说的那《泛胜之》十八篇,若以明公所说用那雕版刊印之法,不知能刊印多少?”
“若是数量不多,彪以为上至州府,下至县乡,当以官衙为主,让当地官员率先研习,而后推广与民。”
“而且明公所言那三种蒙书,也可如此,待刊印数量增加,在推广至当地宗亲家族,由他们再往下。”
“如此这般,当起到最大效用。”杨彪言罢,望了董卓一眼,看上去一心一意在为大汉朝着想,一心一意在为董卓分忧。
董卓闻言,挑了挑眉头,杨彪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很快他也回过神来,为什么杨彪忽然对农事怎么上心?
董卓锊了锊胡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能臣,既能兼顾国,又能兼顾家。
还差点把自己也诓了进去,不过董卓也不以为意,因为杨彪所说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董卓想要政令通行,必须依仗杨彪这样的人,杨彪这样的人则又会将自己的影响力层层下放,影响到各地。
这是一个金字塔般的食物链。
当然,董卓是处于最顶端,如果有人不配合,董卓便敢掀桌子,杀人。
董卓嘴角勾起笑意,缓声道:“文先果然大才。”
“的确,如今造纸之术虽已有所提升,但还不算完备。至于那雕版印刷之术,目前还需要一段时间参谋。”
“这一切弄好了之后,三部蒙学与那《泛胜之》十八篇当先行刊印。”
说道这里,董卓大有深意的看了杨彪一眼,杨彪默默低了低头。
“伯喈、文先啊。”
“除了这些,若是还有有利于民生的书籍,以后当优先刊印,至于那些经义文章。”
“哈哈。”董卓大笑一声,“就先缓缓吧!”
董卓此言一出,杨彪躬身行礼道:“明公一心为天下百姓着想,实乃百姓之福也。”
一旁的蔡邕这时也回过味来,杨彪、董卓二人在无声无息之间,相互从试探到达成了共识。
蔡邕心中叹了一口气,自己果然不适合混官场,在家多看看书不好吗?
紧接着他也躬身向董卓行礼道:“明公一心为天下百姓着想,实乃百姓之福!”
董卓摆了摆手,吩咐道:“此事就有劳二位操心了,过段时日本相便命匠人去取书。”
“届时刊行天下,普惠与民!”
“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