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市民在几天之内虐杀了关在监狱里的僧侣贵族,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没有放过,这些人平时是店员伙计、家庭主妇,他们在参与屠杀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正义行为是在消灭‘共和国的敌人’……”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理性地解释,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就是参与社会事件中的群众行为,也就是建立在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基础上的大众心理研究。”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如今在和平年代,探讨这样的群体性犯罪还有必要吗?难道我们国家还会出现群体性犯罪吗?当然,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有的人看过电影《搜索》,没看过也没关系,我简单地说明一下。”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然后被网民人肉搜索到个人隐私并公之于众,持续受到网暴,最后自杀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网暴她的群体跟她之间并没有我们刑事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情杀’‘仇杀’‘财杀’等等明确的恩怨情仇,这群人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作恶犯罪,这是一股极为疯狂可怕的力量,昆德拉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谋杀无动机’。”
台下有人举起手来,是一个女孩,助手将话筒递给这个女孩,她拿起话筒问道:“韩教授,我想问一下,您今天给我们普及这个理论,是把我们当成群体性犯罪中的群众还是群体性犯罪中针对的对象?”
韩教授回答:“一方面,我针对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跟你们探讨大众心理学研究,另一方面,针对没有心理学专业基础的同学,想通过这个理论,让你们认清生活中谎言和伪装,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自由。”
韩哲继续说道:“就像《乌合之众》中的理论,并不仅仅只是针对法国大革命期间煽动平民建立新政权的大众心理研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电商鼓动群体参加购物狂欢、媒体诱导民众对热点事件口诛笔伐,这些都参考了大众心理学研究,有时甚至包装成了新型骗术,比如传销和邪教,我们在这里探讨这个理论,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成为群体性犯罪的参与者。”
“那是不是所有聚集在一起的人都会变成乌合之众呢?乌合之众是怎么产生的呢?”女孩继续问道。
“不是,参加传统节日的聚会,或者参加学术讲座等等群体性活动,并不会成为群体性犯罪的成员。乌合之众产生的原因简单来讲主要有三个。”
韩哲的语气平静而坚定:“首先是,心理趋同。当周围的人开始抢购食盐的时候,你也想抢购食盐,虽然你并不了解为什么要抢购食盐;当一场校园暴力发生的时候,你站在一旁,其实你很同情那个被暴力的同学,但是你不敢站出来,因为你站出来就是站在了大众对立面,你会脱离大众。”
“其次是,虚假自信。个体缺乏安全感,但是我们追求安全感,只有在群体中我们才能获得安全感,所以我们加入了一个群体,慢慢的我们在群体中变得盲目自信,群体中的每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全是正义之事的时候,事情就会朝着失控和可怕的方向发展,大众手持审判之剑,认为自己是正义化身,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失去理性。”
“最后是,情绪引爆。群体行动需要靠情绪来催化,在情绪化的裹挟之下,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已经看不到了,每个人的情绪变得夸张,行为变得暴力,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当韩哲说完的时候,坐在逸夫报告厅最后一排座位上的一个男人,手指交叉,在黑暗中弯起了嘴角。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