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此时甚好,甚美,甚软。”
肾亏去吧!小七哼的声音没发出来,便只剩呜呜的声音。
孕期崔彧十分的谨慎,林太医辞官之前留下的那本手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被安抚的小女人此时已经睡了,舒坦的眉目间极具媚色,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她变成了什么模样,只要是她,那便足够了。
白天的时候,崔彧一般不会在后宫,小七看着最近几日石榴都熟了,便张罗着人在摘石榴呢。
宫中的厨娘并不知晓,皇后竟然于美食一道知晓这般多。
一年四季,不论木果实,她总能知晓怎么吃。
这石榴宫中常有,在前朝时,各宫的娘娘们觉得石榴寓意多子多孙,便时有栽种。
那石榴虽长得好,但是口感不佳。
大概是皇后娘娘福泽深厚,自她入宫以来,草木葱郁,硕果殷实,便是口感上,也香甜了许多。
小七将这石榴采摘了,兑了酒,酿成风味儿的果酒存放起来,一年四季,便有不同的酒果酒饮,香甜不涩口,后宫许多时令节的席宴,多是用皇后酿的酒。
都道深宫生活无趣,且熟悉的人都知道皇后是个不羁的性子,偏生这么多年,皇后都深居宫内。
无他,不过是这寂寞的深宫,被她这样一抹鲜亮的颜色渲染的不再沉寂。
每个月宫中都有各项技艺比赛,比如御膳房的厨子比做菜,还有宫中的内官们进宫时有些有手艺的,都可以参加。
有些会匠工,有些会酿酒,有些会改善渠水,更有些善种粮的,种出来的东西,比各省进贡的粮种都丰硕。
那时小七才知道宫中不乏能工巧匠。
前朝有科举来选拔人才,这些后宫的内官和宫女们身有绝技,却不能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
科举毕竟比的是文章,像这些宫人们有些是后来进宫的,有些是郑家皇室遗留下来的,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并没有读书的能力。
便可参加皇后每月一到两次的技艺比赛,开始只是为了得到皇后的奖赏,到后来,发现皇后会向陛下举贤。
比如一个宫人用几块从房梁上拆下来的废木头,做成了精美的秋千架,不管是结构,还是样式,都格外的新奇。
哪怕他只是修葺旧宫殿的内监,也被皇后破例举荐去了工部,尽管是工部最不起眼的无品主事,但是却不再是奴籍,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后宫内监。
再比如,有些内监懂水利,懂耕种,皇后都会向陛下举贤,有人能随着新科的进士一起下放到一个县里,或任主簿,或做文书,有些能随着治水的能臣前去出谋划策。
开始朝中有反对的声音,但架不住天子是妻管严,想着不过是些无不足道的职位,便是这些宦官去了又能如何。
后来这些人当真是做出了功绩,皇后也随之被称赞。
于是每个月宫中的技艺比赛,便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前朝也跟风,除了会读书的,各司衙门都会推出一些能工巧匠来。
百姓人人称道,所谓盛世,不过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得用,无贵贱之分。
自从当今帝后治理天下后,便再无战事,灭北燕,拢西域各族,与南召相交甚好,朝中儿郎便是有驻守边关的,兵部也会每年放回一批服兵役超过五年的士兵。
因为并无战事,且军中俸禄丰厚,每年招新兵的时候,许多人家将自家十四五岁的儿郎送入军中历练。
这么许多年了,一切都相安无事,偏今年征召兵丁时屡次出现怪事。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