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从怀中再次拿出了一份圣旨,朗声喊道:“楚王韩信听旨!”
韩信没有想到还有单独给自己的旨意,但他毕竟不算是刘邦的臣子了,所以只是面相叔孙通,想听一听刘邦在诏书中说些什么。
叔孙通却并不直接打开圣旨,却是要求韩信恪守君臣礼仪:“楚王既然想知道诏书中的内容,至少也该单膝跪下接旨吧!我可以担保大王不会失望。”
韩信略微犹豫后,终于决定单膝跪下接受旨意。
叔孙通念诵旨意道:“朕自受命以来,怀安顿天下之心。然虽然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仍旧国乱岁凶,百姓难宁。常言道,国难思良将。楚王韩信,国士无双,朕常闻之。为解百姓于倒悬,朕拜楚王韩信为大将军。军在内,朕制之。军在外,大将军制之,以讨不臣者。大将军楚王韩信领旨!”
韩信一时恍惚,待醒过神来时,韩信发现自己接过了刘邦的诏书。
看着手中的诏书,韩信又自己亲自读了一遍,与叔孙通所读并无半字差别。
韩信随即笑了,与叔孙通道:“看来皇帝宁愿相信我这个叛臣,也不愿意相信他自己的侄儿!”
叔孙通也说得很直白:“至少楚王没有与陛下争夺天下的资格。刘信有。”
韩信道:“可是我已经先答应刘信往南方去。若是受了汉王的诏书,却是不义。”
叔孙通嗤笑道:“若是真的有别的退路,楚王难道真愿意去南方瘴疠之地受苦吗?”
韩信立刻摇头。即便身为楚人,韩信也对百越之地心存畏惧。
但他既然背叛过刘邦,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询问清楚的。
“皇帝对于寡人之前的背叛之举如何处置?”
叔孙通道:“皇帝拜楚王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兵马,并不打算追究先前之事。只希望楚王能够戴罪立功,将功折罪!”
韩信听了朗声笑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我若帮助皇帝打败了刘信,起步正是那追逐狡兔的走狗?射进飞鸟的良弓?皇帝凭什么认为我会答应呢?”
叔孙通道:“只是因为看到了大王心中的不甘。臣在路途中听说,大王已经承认了睢阳之战,败于刘信之手。臣却并不这么看。若非皇帝已经收拾了齐地,楚王又何必着急撤军?若不撤军,睢阳怕已经落入楚王之手了!既然刘信可以借助大势取胜,楚王也未尝不能如此。因此,皇帝派臣来此,便是给楚王一个击败刘信的机会。”
叔孙通看了一眼韩信脸色,见到韩信有所意动,乃加大了游说力度:“当然,选择权在楚王自己。但是狼狈前往南方,至少从史书中绝迹,还是指挥大军,立不世之勋,全在将军一念之间!”
韩信喟叹道:“皇帝果然善于窥探人心。需要寡人帮助皇帝,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却有一个条件,我要皇帝立下毒誓,不许伤害刘信半分。否则汉家天下,也将如秦一样,二世而亡!”
此言一出,将叔孙通吓个不轻。
“楚王,何至于此?”
韩信冷笑道:“没错,我便是要等着看他叔侄的好戏。皇帝若是许诺,我便孤身拜见皇帝。皇帝若是不允,韩信便继续往南去。如何抉择,请皇帝自决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