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山,因山头似龙而得名。
张神医坐诊之地,就在这龙首山的一座废弃道观之中。
房玄龄和徐正卿在房遗直的带领下,朝着道观走去,一路,却看到了好些人快步朝山赶。
“这些人,难不成都是去看病的?”
房玄龄有些诧异,他分明看到了好几个患有气疾的病人,一边咳嗽,一边走着。
“正是!”
房遗直微微笑着,脸却对张神医越发的敬仰,次来时,可还没这么多人啊!
现在找张神医看病之人,是越发之多了。
“喂,老四,听说了吗?山下小溪村那个咳了几年的痨病鬼,痨病都被张神医给治好了!”
“什么?痨病都能治好?”
“可不是,还有村西那个老疯婆,神智也正常了,也是张神医给看好的!”
“太厉害了,神医啊……这绝对是神医!”
“绝症都能治好……”
山路,不时的有人交谈,房玄龄看着稀稀拉拉快步朝山赶的老百姓,眼眸中闪过一丝精芒。
这些劳苦百姓,一看就是山野村夫,很多更是带病在身,要是张神医没本事,这些人怎么可能眼巴巴的往赶?
“民间果然多异人啊,这真乃大唐之幸,这张神医,倒确实是医术高明!”
房玄龄朝自己的儿子点了点头,原本悬着的心也稍微放了放。
至少能交差了。
“痨病都治得好?”
徐正卿却是越听越心惊,肺痨,这可是顽疾,哪怕是他,都没十足的把握,说是治好一个肺痨患者。
更何况,是一个患了几年的“资深”肺痨病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医生,真这么了得?”
徐正卿有些心热,他内心很不愿意相信,民间有这么厉害的医生存在。
但又想看一看这所谓的医圣后人。
医圣仲景公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现已失传。
而现如今大唐太医署之中摆放的,则是后人根据《伤寒杂病论》的残简,编写了一套《金匮要略》,还有就是魏、晋两朝太医令王叔和根据遗卷,整理重新编次的《伤寒论》,前者只是《伤寒杂病论》之中的杂病部分,后者是伤寒病的辨证论治,这两本医书,对比起完整的《伤寒杂病论》来说,还有将近一半的疏漏。
所以,要是这位医圣后人有医圣《伤寒杂病论》孤本的话,对尚药局和太医署来说,绝对是一件轰动的大事。
这也是徐正卿想要一见这张神医的原因。
而要证明对方是不是仲景公的后人,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伤寒杂病论》!
如果有,几乎可以断定对方的身份,肯定是医圣后人无疑!
“哪怕对方医术达不到神医的水准,只要是医圣后人,那我们这一趟,也没有白来!”
徐正卿感叹了一声,走在前面的房玄龄不由得点了点头:“是啊,《金匮要略》都已被称之为‘方书之祖’,那完整的《伤寒杂病论》,该是怎样神奇的一本医书?!”
可想而知,完整的《伤寒论》给予历代医学家的震撼!”
“哈哈,中书令大人,居然对太医署书籍这般了解?”
徐正卿笑了笑,不过片刻脸的表情就随即收敛,脸露出了一抹肃穆:“如果完整的《伤寒杂病论》出世,对于我大唐来说,将是绵延千年的功绩,据说里面有《战要》三卷,是战场伤兵的紧急救治要略,能大大降低伤病的死亡……”
“什么?!还有这事?”
房玄龄眼眸瞪得老大,呼吸都有些沉重:“此事,徐奉御为何不和陛下禀报?”
这可是大事啊!
降低伤病死亡,虽说大唐已统一,但战事仍然不断,东有突厥虎视眈眈,西有西域盘踞,要是能降低战争之伤亡,哪怕一场战役少死百人,那也是大功一件!
“这……没法说啊!”
徐正卿有些苦笑:“这只是民间的记载,因汉末乱世,恰逢三国魏晋,在这战乱年代,伤病是最多的,据说建安三神医对伤兵,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治之法!”
建安三神医,指的是医圣张仲景、外科鼻祖华佗和杏林春暖董奉!
华佗自不必要,董奉也被称之为“杏林春暖”,三人都是三国同时期的医生,也都是流芳千古的神医。
因三国这一特殊时期,而导致的医术井喷!
实在是死人太多了。
当然,这也造就了三人对伤兵的一套急救之法,譬如华佗之刮骨疗伤,麻沸散麻醉开刀;张仲景对瘟疫、伤寒的独特疗法,这都是伤兵诊治多了,才总结出来的医术经验。
实践才能出真知,可以说,他们比之后世的一些手术医生,在一些外科经验,还要来的丰富。
“但愿真是医圣后人啊!”
房玄龄眼神郑重,原本只是为了长孙皇后之病症而来,但现在,张神医的身份反而更加重要。
“走,我们去看看!”
房玄龄招呼了声,内心居然有些迫切的想要看看这一位医术了得的张神医。
两个人越走越快,但随着道观的临近,看病的人却是越发的多。
从道观门前,一直排到了山路,放眼望去,最起码百十号人,而且大都是一些穷苦的百姓。
“前几日来,还没这么多人……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
房遗直和房玄龄说着,房玄龄已经开始相信了自己儿子的话,这个张玄,绝非一般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