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唐雎离开大梁距此不远,得到信陵有危的消息必要火速来援。

等他筋疲力尽赶到华荫后再一并歼亡,岂不更妙?”

他的胃口永远比别人的大!

桓齮有些扫兴,但一则人家是副统帅,自己必须服从,再则这家伙的招数确实是高,能多斩十几万首级,可不是一碟小菜。

正在二人时刻都在掐指计算唐雎行程之际,吕不韦派来的急使飞驰而至:

“聚歼魏信陵事关重大,不得疏漏。

丞相命你们且勿轻举妄动,等丞相到后再决定如何行动!”

前敌形势很好,兵力也充足,无须支援。

他却急匆匆跑来,还收去前敌作战的决定权,究竟想要干什么?

蒙骜忽然想起蔡泽曾私下跟自己说过:

吕不韦权欲极重,虽然侯封文信,官居丞相,却还需要用军功来填实基础,所以屡次发动战争。

信陵君名冠诸侯,谁能灭之,在秦国功高盖世。

现在已被自己置于鼎镬,吕不韦却要让大家等着他来伸头一筷。

这不明摆着坐享其成,还得让人家向他谢恩吗?

建功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去都是靠自己的本领,仗势夺功,在秦国实自吕不韦开此先河!

蒙骜一声长叹,忽生前途莫测的凄悲之感。

唐雎知道燕、韩两军的战斗力较弱,能否与楚、魏军顺利会师更是未知数

一旦与三十万秦军相撞处境必定困难,随即又接到吕不韦的二十万也已经赶去参战,更是火上浇油

所以在大梁调齐部队后,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追赶信陵君。

由于时间紧迫,他不得不在行军途中对部队进行调配组合。

使他们尽可能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以便迎战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

这是他们在邯郸大会战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经验。

好在这批魏军中还有一些参加过会战的老兵可以做骨干,所以“组建”进行得很快。

然而,正当他急于赶去增援信陵君时,信陵君却派人来通知他去攻击吕不韦。

这样当然也能减轻信陵君的压力,但自己距吕不韦还有三天左右路程。

而信陵君目前仅有十万人。

在自己发起攻击之前,信陵君将会被五十万敌军前后夹击,他能坚持三天吗?

虽然都是以少胜多,却与邯郸会战前的形势不同:

那时已经预知四国部队来援的确定时间,尽管陷入重围,由于精神上有支持,再艰险也无所畏惧

而现在四十万主力被困在郏州,能否、何时冲出还是个未知数,外面这二十几万又分在几处

且秦军不仅数量多,战斗力也相当强,燕、韩的部队同这样的敌人作战,能“以少胜多”吗?

使者见唐雎面现忧虑,就又补充道:

“公子还特别嘱咐您,您把吕不韦打得越久,他就越安全。”

唐雎一想,到如今这地步,也只有如此,咬紧牙道:

“回报公子,我一定不遗余力!”

吕不韦刚出函谷关,确是想让蒙骜与信陵君苦战之后,自己去收拾残局。

走在自家的地盘上,无忧无虑,正可尽情饱览“关东”风光。

所以是缓步徐行,却不料蒙骜动作神速,捷传频报:

“已将魏信陵十余万围在华荫道”、“敌人困在孤山,缺水断粮,长平大捷即将再现”。

激得吕丞相满腔热血不禁沸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