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然教科书的读解,历史学家的读解你不能看,因为说到底,那些东西都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所以你必须自己去读解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读解历史的时候,其实咱们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很多方面领先世界。
这并不是那一家的学说特别厉害造成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是从各个方面总体来说的,这是这个时代孺子百家争辉,千家学说闪耀的共同作用。
当然,后来竞争激烈了,发生了相互的倾轧,但是这个时代也给整个华夏文明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推动,这一点无可争议。
墨学在战国时代是和儒学齐名的世之显学。儒家占据了受得起教育的上层贵族豪门圈子居多,但是在百姓中也有流传,而墨家则在百姓和工匠层面影响巨大。
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学派,跟儒墨相比都是后辈晚辈。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学派不好,只是大家所走的路不同。
这个时代很多学派或者说学说大都走了精英化路线,依附君王的权利发展,只有儒墨两个学说教化育人的路子。而这也是儒墨能能成为世之显学的最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本身自然有合作也会产生碰撞,比如说儒墨之间的争斗从墨家诞生之初就开始了,这个没办法。
因为墨子早年师从儒者,就是因为学习儒学之后,发现了一些学说上的问题,进而发展到另立学说。因此墨家的很多观念都是和儒家相对的。
比如说,儒家提倡厚葬,墨家则提倡薄葬。儒家提倡天命,德礼在先尊卑有序,墨家则提倡人人平等。
这是先天性的观念对立,彼此敌视也在情理之中。墨家兴盛之后,得到下层百姓和中层匠人的支持后,儒墨分庭抗礼。
但奇怪的是随后法家的崛起,先是给儒家冠以,儒以文乱法。然后又给墨家冠以,侠以武犯禁的帽子。开始了对儒墨的打压。
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为了争取给自己的学说争取发展的空间,说到底,还是这个时代的舞台太小。
尽管这些诸侯国看上去不少了,但是和千家学说相比,确实还是小了点,加上这天下的人口总数是有限的,倾轧就在所难免。
而雷云现在的形式就是这样,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魏国的山头就这么大,工学和儒家很难两利。
但是雷云不在乎,他知道,即便是儒家,后世仍然不缺乏忠臣良将,春秋之冉求,儒家弃徒吴起,东汉之祭遵,张奂。
西晋之杜预,南朝之韦睿,唐宋明三代的范仲淹,岳飞,郭子仪,文天祥,于谦,王明阳,袁崇焕。这些都是儒家门生,或是儒学的坚定信仰者,更是名臣良将。
所以雷云根本就不信这河西书院的儒生之中都是争权夺利之辈,他需要给这些儒生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一定的情况下,人就是这样,不管你所学多少,当初报的志向多大,一旦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忘记了初心,最后才会去争权夺利,被欲望所困。
或许现在的河西书院儒家一脉也正是如此,这些投身儒学,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学生,渐渐的被大梁的奢靡所困,为仕途所扰,渐渐的失去了本心。
或许,这次对雷云来说,恰恰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或许,这河西一脉的儒家的改变,就从这次虫灾开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