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一晃数日。

紫禁城金銮殿,乾隆高坐龙椅之,下面站着文武百官。

“宣!刘墉觐见!”

随着太监一声高呼,刘墉大步走进大殿。

看着进来的刘墉,群臣纷纷侧目。心道此次赈济岳东,这位御前新宠,看来要高升了。

“微臣刘墉,奉旨赈灾岳东,现已完成,向皇交旨。”

站在大殿中央,刘墉呈奏折。

接着有小太监接过,然后递给大太监,大太监再递到乾隆手里。

这奏折之中,详述了岳东灾情,以及灾民情况,看的乾隆也不禁一阵皱眉。原以为只是一次寻常旱灾,没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但紧接着,看到灾情已经渡过,百姓再次安居乐业,乾隆又是一阵欢喜。

“好!很好!好一个刘墉!”

合奏折,乾隆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如此大灾,刘墉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彻底平息,着实能干。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始至终,朝廷只拨粮八百万石。刘墉并未再向朝廷索要钱粮,而是自行解决,这可替乾隆省了一大笔银子。

“刘墉听旨!”

一阵高兴,乾隆一声轻喝,当即下旨。

“刘墉赈灾有功,升两级,封为任内阁侍读学士!”

“看看,看看,升了!”

“一品两级,从五品变从四品了。”

“内阁侍读学士,意义非常,前途无量啊。”

听到这道旨意,百官不禁一阵议论,一个个‘看被我说中了吧’的表情。

“谢主隆恩。”

相比之下,刘墉倒是脸色如常,接着又掏出一本奏折。

“臣此次岳东之行,对天道无常深有体会,辗转数夜不能成眠,特‘常平仓’一策!”

“哦!快呈来!”

刘墉不但办完差事,而且还有新的想法主意,乾隆越发欢喜。

“好一个‘常平仓’!”

紧接着,当看完刘墉的奏折,乾隆又是眼前一亮,瞬间龙颜大悦。

所谓‘常平仓’,其实是一种策略。

在粮价低靡的时候,朝廷出高一些的价格收购粮食,这样既可充盈粮仓,又可避免粮贱伤农。

在粮价高涨的时候,朝廷以低一些的价格出售粮食,这样既可增收国库,又可避免粮贵伤民。

说白了,就是朝廷统筹,调节粮价!

此次赈灾,刘墉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祸猛于天灾!如果不是高升粮店等奸商,肆意提升粮价,灾民也不会如此艰难。

此时他提出‘常平仓’,就是为了避免奸商操纵市场,危害百姓!

“刘墉听旨!”

这常平仓有益于国有益于民,而且容易实施,实在是一件良策。乾隆大喜,看着刘墉越发喜欢,接着就又是一道圣旨。

“刘墉献策有功,再升一级,封为督查院给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