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后世人们都习惯叫天津卫,这个名字就说明了这里是一座军事要塞。天津这个名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子经过的渡口”。这个天子当然就是明成祖朱棣,建文二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从北京起兵,在天津渡口沿大运河南下,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得皇位,史称靖难之役。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朱棣成为皇帝后为了纪念他成功的始发之地,将当时的海津镇改名为“天津”。

天津城从永乐二年开始修筑,这个时间也是文献中记载的准确天津建城时间。和很多沿海城市一样,天津在四五千年以前也是海洋,没有陆地的,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陆地。天津陆地的形成则和黄河密不可分,黄河携带大量泥沙逐渐形成冲积平原,大约三千年前在天津境内入海,后又三次改道,大约在金朝时天津的陆地开始稳定。

天津是因运河而兴,因漕运而繁荣起来的历史古城。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地方——三岔口。所谓的三岔口,就是海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的交汇处,三岔口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天津摇篮”,人们俗称“先有三岔口,后又天津卫”,因为古代都是走水路沿河迁移、定居,在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天津逐渐吸引了大量移民来此聚居,漕运枢纽让以三岔口为中心的天津成为了商贸重镇。

明代的天津城成四方建制,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其中北城门因为地处运河码头,所以最为繁华。码头上人流如织,现在正是南方往北方运送秋粮的时节,所以大运河上停满了南方来的槽船,码头上操着各式口音的商人、船东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这时运河上的官府码头上站满了天津卫的士兵,这帮家伙大概把家中珍藏的武器装备都拿出了来,一个个精神抖擞盔明甲亮,弄得码头上那些外行纷纷侧目,都在打听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来了。

和他们猜的差不多,是有大人物来到了码头上,天津城内的一些头头脑脑,除了河间知府、天津通判、天津兵备道、天津督粮道、武平宝坻知县这些文官,还有新设立的振武营副总兵、天津三卫的指挥使、天津海防游击、防倭守备等等四五品的武将,一共三十多人正在码头上等待。

这些人当然等候就是新任天津巡抚毕自严,北都周围有三个巡抚,负责北都周边的防卫工作,其中最南边的就是天津巡抚。毕自严除了管理天津三卫外,还要负责河间府、永平府治下两县等地方政务,手中权利实在不小。

正午时分,毕自严的船队终于靠上天津码头,当毕自严出现在船头时,码头上的各式官员纷纷行礼道:“卑职迎接中丞大人!”

中丞就是御史中丞,是汉代御史台的高级长官,明代巡抚都兼任都察院都御史,这个身份可比巡抚高的多,所以下级官员都称呼巡抚为中丞,这个名词也遗传到了清代。

毕自严看到手下官吏来码头迎接,赶紧笑着下去与各个官吏打招呼。赵和一个八品小官,根本无人注意他,没办法赵和只好跟在毕自严身后下了船,看着这帮天津卫的官僚舔菊,赵和心中暗骂这帮家伙一个个毫无廉耻,真是愧为大明官员。

其实这些官员只是很普通的问安,但因为这帮官员没有恭敬赵和,所以这个小心眼的家伙在心中大骂这些官员无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