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西方的绅士类似咱们的君子,着装举止得体、尊重他人、尊重人格,李锋芒在英国就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理查兹能直接给快成文的专著上加上他的名字,此举真的不是每个所谓教授都可以做到。来之前李锋芒也打听过,访问学者在国外很多会被慢待,现在看也是个人没付出忙碌,还是忙碌,李锋芒的个性本就没有敷衍,全是努力,对一位好的老师他更是拼了命的干活。
理查兹并没有生气,而是眼前一亮,随即招手叫过来工作室里的一个人,李锋芒听着他吩咐是叫个中英翻译过来,有些惭愧,随即说我会尽快过了语言关。
摆手,理查兹也放慢语速:你的论文我读了,后纸媒时代,很受启发。关于世界最早的报纸,我知道你曾经研究中国历史,世界上很多最早的东西都是来源于中国,这个,我要找翻译准确表达。
很快,进来一位小伙子,见面就跟李锋芒握手:我在中国留学多年,欢迎你,李总编。
愣了下,李锋芒说你是在河右大学留学吗?你知道我的职业身份?
笑了笑说我是在北京大学,这张纸上有你的介绍。
这个小伙子随后开始翻译,理查兹先说他没有看错人,李博士是个对学术严谨的人,刚见面就挑毛病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
李锋芒笑了笑说学术无国界,研究有区别,但都有衡量标准:那就是准确与不准确。
随后他侃侃而谈,从自己的历史知识到研究过的内容,再从自己从事的职业开始,滔滔不绝说了十多分钟,从各方面论证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是中国的邸报,而不是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
他以惋惜的语气开场: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国的邸报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比罗马帝国的报纸要早100年左右。相关资料介绍说,如今还保留的最早的邸报是公元887年的,现在就收藏在我们脚下的城市,当时的报纸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形式,它就像是一个小册子。
“只是我还没时间去看”,李锋芒说到这里有些诧异,理查兹搞这样的研究,不可能不知道最早的邸报就在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了。
看理查兹教授静静听着,他没有停顿,随后从内容到传播形式,再到发行时间、传播途径、延续性等等几个方面开始论证,层层递进,有理有据。
等小伙子翻译完,理查兹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说:好,真好,走,喝一杯去,我给你接风。
原来,这是理查兹故意写的,就是要考证下李锋芒的能力。
从市井小民到达官贵人,英国的酒吧数百年来一直是英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去处作为当地的一种社区文化早已融进入了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无人考证英国酒吧的起源,但要想真正了解英国的民风世情,走进大大小小的酒吧是最有效的方式。
查理兹告诉李锋芒,“fyuhaenbeenapubyuhaenbeenriain”“如果你没有进过英国的酒吧,就不代表你来过英国”,这就是英国人的习惯,即使你出国前从未去过酒吧,到英国后你也会慢慢地融入进去。
在随后的时间里,李锋芒发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酒吧文化,是英国社会生活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国留学,酒吧是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的:周末相约喝一杯,完成作业、考试喝一杯,有球赛了一起约酒吧,结束一天的工作也会去酒吧放松一下……
但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前后也就去了为数不多的几次,他太忙了:
要过语言关。
只要在租住的地方就跟老查理聊,从桌子椅子开始到卫星上天,看到什么聊什么,李锋芒从下飞机就告诫自己,在英国期间尽量少的用母语。有一次打越洋电话,开口叽里咕噜的说了一段话,才反应过来父亲接电话听不懂这“伦敦腔”。
要写专栏文章。
从在学医门口拍了张照片开始,河右晚报就开始连载他的英伦访问专栏,类似游记,但比游记深刻的多。这是他自己答应的,为了河右晚报的可读性,那张照片发了头版,头条标题也都预报了出去“本报总编辑在英伦做访问学者”。
每周五篇,每天都琢磨写啥,两千字的文章要有意思有深度有特点,李锋芒做事向来是有板有眼,比如第一篇就写理查兹印象,第二篇写学院等等,作为专业研究方向,他用了大约十个篇幅对中西方的报纸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要搞学术写论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