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毅是最早来到白翎岛的那一批人,上岛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如今五年过去,他也长成了一个棒小伙。
他的父亲王老二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哥王铁牛跟着父亲务农,他和妹妹当时年纪不大,就进了鲁若麟创建的学堂。
王忠毅一家人自从跟了鲁若麟,就从濒临饿死变得幸福安康起来。
一年前王忠毅从学堂结业,通过考核加入了金州军。因为有知识、有文化,一开始就从副排长兼班长做起,起点比一般人高得多。
因为知识比较扎实,还被任命为营里的文化教员,以后的升迁之路可谓通畅无阻、前途无量。
面对老者们的诧异与发问,王忠毅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当然要教,否则如何能够明白道理?如何能够令行禁止?如何能够持正自身、济危扶困、保家卫国?”
“兵者凶器也,越是如此越应该让他们明白何为忠君爱国?何为百姓的子弟兵?何时应该是菩萨心肠,何时又应该是金刚怒目。只有当他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知道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辈军人就应该是一柄利剑,当国家和平时则韬光养晦、保境安民,当国家危难时则宝剑出鞘、歼灭来敌。”
王忠毅一番军队的定位言论让在坐的几位老者听得神采奕奕、惊诧莫名,兴奋的问道:“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怎么可能?”王忠毅崇拜的说道:“这些都是我家大人告诉我们的,军队里日常也是要学习的。”
“原来如此。只是如此教导只怕花费会不小吧?”有些事情大家明知道是好事,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就会遇到重重障碍。
“确实增加了很多的花费,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王忠毅肯定的说道,“士兵有了知识和文化,会更加容易形成战斗力,而且也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蒙蔽,利用军队为自己谋私利。而且这些士兵终有一天是会退役的,从军队里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回到社会上也是极为有用的。无论是安身立命还是发家致富,都会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再多的投入也是值得的。”
“奇才!奇才!难得啊!难得啊!”几位老者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颇为新奇,大为佩服。
赵姓老者则要冷静一些,陡然问道:“如果是你家大人想要利用军队谋私利呢?”
此言一出,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样,四周士兵看向老者们的眼神似乎都有些不善,显然对于赵姓老者诋毁鲁若麟的言行很不满,不过碍于规矩没有发话。
几位老者也对赵姓老者有些不满,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合适吗?不过他们也知道赵姓老者的脾气,眼里一向容不得沙子,有一说一,直得很,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王忠毅一点都没有受到赵姓老者言语刺激的样子,平静的说道:“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我家大人。我家大人的回答是:如果有一天他变得残暴不仁,视百姓如猪狗,治下百姓过得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请务必将他杀死,换一个能够重新带领我们走上正途的人来领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要人人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该如何取舍自然就明白了。”
王忠毅的话不但赵姓老者,甚至所有的在场者听了都是肃然起敬。
不是每个当权者都像鲁若麟这样有如此的胸襟和魄力的,这就是等于给自己上了一道枷锁,赋予了军队反对他的权力。想要军队一直服从自己,就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导和承诺行事,否则就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真大丈夫也!恨不能一见!”郭族长心中的敬佩之情更加高涨,猛的一拍自己的大腿高呼起来。
“是老夫枉做小人了。惭愧,惭愧。”虽然王忠毅的言语不是那么的忠君,但是却非常和赵姓老者的胃口。
赵姓老者虽然谈不上反对皇权,但也是虚君思想的拥立者。
文人嘛,都希望用自己的才干治理国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创建传说中的大同之世。想要实现抱负,自然需要相应的权力,这就与皇权产生了冲突。所以有一些文人将皇权视为实现理想的阻碍,希望能够达成圣天子垂拱而治,国事尽数交由文官处置的统治模式,也就是虚君。
只是几千年来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撼动的,所以这样的思想也不占主流。而且这样的治理模式很容易出现权臣,搞不好就会谋朝篡位,与最初的理想背道而驰。何况架空君主是大逆不道的谋逆之举,也没有人敢去主动宣传。
堂堂亚圣孟子都因为重民轻君的思想被太祖皇帝打入冷宫,禁止宣传,何况他们这些细胳膊细腿的儒学后辈。
现在猛然听到鲁若麟的政治理念与自己相似,赵姓老者颇为高兴,开口说道:“还请小哥向鲁大人通传一声,我等老朽想要登门拜访。”
之前鲁若麟救了他们一族老小的性命,也没见他们有这么热情。现在听了鲁若麟的治军思想和政治理念,这些老者们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还请诸位长者安坐。我家大人早就想要拜见各位了,只是一来鞑奴尚未退却,军务繁忙二来时间和地点也不太适合,有些失于礼数。所以早就通知小子,等回到关内安顿下来之后,自然会第一时间前来拜会各位长者。”王忠毅连忙替鲁若麟解释了一下。
得到这样的答复,老者们更加满意了,对鲁若麟的好感又上升了一层。
“是我等操切了,还是等回到关内我们再前往拜访吧。”老者们满面红光的点点头。
面子是相互给的,真要是等鲁若麟登门拜访,他们自觉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他们都不过是地方名流、致仕官员,哪有那么大的脸让鲁若麟这个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主动拜访,何况严格意义上讲鲁若麟还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呢,岂有让恩公主动上门的道理。
“小哥,听说你们都是从辽南过来的,哪边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安全否?”郭族长又问到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金州军开始劝说百姓前往辽南的事情自然瞒不过这些老狐狸。很多百姓在听到那些优厚的待遇之后都颇为动心,愿意前往。相比之下,他们这些权贵人士就有些尴尬了。
人离乡贱,他们的权势和关系大多经营在地方上,扎根在本土乡民之间。如今鞑子的劫掠将他们的根基一扫而空,如果那些乡民们再去了辽南,他们即使回到家乡,也面临无人驱使的境地,这简直就是将他们的根都挖断了。
但是他们又不敢明目张胆的与金州军争夺民心,毕竟京畿警报尚未解除,家乡又不能返回,只能任由金州军摆布,否则大家都要冻死、饿死。
如今他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到辽南安顿下来,等战事平息再想办法回去。这样的话,辽南的安全与否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虽然我军收复辽南半年不到,但是已经在辽南修建了一道城墙,将辽南与鞑子彻底的隔开了。否则我家大人千辛万苦将大家救出来,又送到辽南去,却让百姓再次落入鞑子手中,岂不是徒劳无功,为鞑子做嫁衣?我家大人才不会做这样的傻事。”王忠毅笑着解释道。
“一道城墙就可以把辽南和鞑子隔开吗?”有老者表示怀疑。
“一般的城墙肯定不行,不过我们修的南关城墙长度有十余里,直接将辽南与鞑子的陆上连接全部隔断。诸位长者可能不知道,这南关堪称咽喉之地,是辽南前往辽北的必经之路,宽度却只有十几里。这鞑子再想到辽南来,要么攻破我们的城墙,要么从海上驾船过来。可惜这两样对鞑子来说都不容易,所以辽南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说起这南关城墙王忠毅也是非常得意,有了它,辽南就可以安全的发展,将是金州军的又一块根基之地。
但还是有老者对王忠毅的说法表示怀疑,半年不到就可以修建十余里的城墙?豆腐渣工程都做不到吧。江苏文学网freyhe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