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国有很多教会大学,上海有圣约翰大学,北平则有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景色优美,由校长司徒雷登请的建筑师在原有的中式园林建筑下,进行中式古典宫殿设计。燕京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能来这里上大学的大多数学生家境都很好。

萧雅,父亲是第一批同盟会成员,在北平很有势力在国民政府也是元老级的人物,现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学系。

这个年代的中国,战火纷飞,学生各种思想涌动,萧雅的父亲不允许萧雅加入任何组织,他希望萧雅在自己的庇护下平安度过这一生。

战争的炮火打响,全线告急,萧雅从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在美国人的报社工作。

孩子长大了,总是有自己的思想和理想,萧父不能控制孩子的思想和抱负,萧雅想走出去采访更多的人,为这个国家做一点贡献。

萧父是无奈了,他也知道孩子大了,只能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铺平道路,让孩子在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路上走的平顺些。

延安,萧雅拿着照相机、记录本和笔,以及自己的少量随身物品来到了这里,她的到来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您好,我是纽约时报特约记者萧雅。这是我的名片!”萧雅看到一个身穿八路军服装的中年妇女走过来。

那名女子接过了萧雅递过来的名片,冲萧雅敬礼“萧记者,您好!我叫李贵瑛,你叫我瑛姐就可以了。”

李贵瑛已经接到了,今天会有一位记者来根据地的通知。

“瑛姐,真的是麻烦你了。”萧雅礼貌的道谢

萧雅在李贵瑛的安排下先到一户当地人家家里住下,安置之后萧雅并未急着提出要见谁谁,而是和百姓在聊天,或者拍一些照片,写文章。

萧雅并未等太久,瑛姐就带着萧雅来到一户农家,在农家的院子里她见到了她想见到的人“您好,我是纽约时报特约记者,萧雅。”

“你好,请坐。”周同志热情招待着萧雅

“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的采访。”萧雅由衷感谢。

萧雅坐下来从包中拿出本和笔开始的她的采访。萧雅问的问题全部是针对于黄埔军校,周同志一一回复。

“在采访您之前,我采访过很多您在黄埔时期的学生,在谈起黄埔的岁月里,他们都提起过一个人,蒋巫山,通过一些了解,我对他产生了很多的好奇之心,我想听听您是怎么评价他,或者说我想更加深入了解一下蒋巫山。”

周同志觉得很有意思,萧雅这个记者本就和别人不一样,他有些期待萧雅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了。而且蒋巫山这个名字,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了。既然萧雅问起蒋巫山,他是乐于回答的。

……

……

“那您能谈谈,黄埔一期的其他人吗?你对他们的看法,或者说对他们的评价?”

……

……

……

过了会后面传来一个声音,以及好几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哦,你们原来在这里啊!”采访过程中几个人走到院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