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是皇帝,想要什么就来什么!还真的有人搬梯子来了,及时地搬来了,就在此刻!
给老李搬梯子的是突厥人。
边境发来了战报:突厥大可汗颉利亲自出马,与小可汗突利联合出兵,倾全国精锐之师南下,兵锋直指原州,显然有入侵关中、进逼长安的企图。
听到这个紧急消息,李渊此刻没有着急,反而是宽心了,因为他终于可以在三个嫡子面前体面下台了。
他不仅当即停止了对秦王的责备,还像耍变脸术一样,他怒容顿消、笑容骤起,起身走到二郎跟前,一把将他扶起,还说了几句慰勉之言,并帮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最后和颜悦色地要李世民留下来与自己和太子一道商议对付突厥的策略。
次日,李渊诏来当朝重臣,召开了御前会议,讨论抗突方略。
会议上,居然有人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也就是要把都城从长安迁到内地,以远离与突厥的边境线,有效避免突厥对帝国政治心脏的战略威胁。这些人还建议在迁都前,一把火焚毁长安城。利用是只要突厥人没有财帛可抢,日后自然就不会再犯大唐了。
如此“丧都辱国”、软弱畏敌、消极荒谬、匪夷所思的提议,任何一个有点骨气的帝王和臣子都会不假思索地嗤之以鼻,甚至会当即将提议者拉出去斩首示众。
然而,让所有人都失望的是,大唐帝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李渊不知道是因为年老缺铁缺钙而得了“骨质疏松软骨病”,还是在胡人面前吓得阳痿不举加间歇性弱智,居然采纳这个迁都提议。
老李素来患有“软骨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此之前,他曾经两度有过意欲放弃“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投降主义历史:第一回要追溯到他起兵南下路程中所遇到的第一道难关———霍邑之时,他怀疑“革命的红旗还能够扛多久”,对前途持悲观态度而想半途而废;第二回是在龙兴之地晋阳被刘武周宋金刚占领后,失去保卫李唐发源地的信心而决定放弃河东。
虽然此时的大唐还处于建国初期,才刚刚重新统一华夏没有多长时间而结束战争,要对付强大的突厥人,的确是还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然而,毕竟现在大唐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总不至于在还没有开始商讨御敌策略之前就自己先认怂了吧!
作为唐朝第一大臣,尚书仆射裴寂不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给皇上出主意,排忧解难,反而是主动传染上了皇上的“软骨病”,赞同迁都。
而作为一国储君的太子李建成竟然也举双手赞成迁都提议,眼睁睁地看着父皇要将依靠无数唐军将士的鲜血打拼下来的京城、无数百姓的汗水
建设起来的大都,拱手送给北狄突厥人,而全然没有一点怜恤之意。
满朝文武的心,都在颤抖,连朝堂都被颤抖得摇摇晃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