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大雪过后,气愈发的寒冷,早朝也由原先的隔日一开,变成了有事才开。

老皇帝终于又清闲了下来,每日在皇宫里,喝着酒伴着歌舞在数银子。

没办法,他也不想的,可是和尚们太有钱了!

这段时间,老皇帝看着一笔笔白花花的银子,不时地感叹两声:“想不到朕还没那群秃驴有钱啊!”

不过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钱来得快花的也快,一批一批的军械被打造了出来,只等来年开春。

此战是不可避免的,每年春秋两季,都有草原蛮子出来打秋风。

可是由于他们都是股轻骑兵,基本不与边军交战,等前来支援的军队一到,他们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

草原很大,边军多是步卒,就算碰到了也都追不上,根本无法也不能深入追击。朝廷不少次都有人提出发兵草原,可是每次都会被否决。

若问为什么草原诸部常袭扰边关,朝廷却不出兵征讨?原因很简单,只两个字利益。

草原很大,这谁都知道,可偌大个草原,对于大魏而言,太过鸡肋了。

若要出兵剿灭草原诸部,势必要动用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兵马,只一个需要的钱粮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文数字,更别提其他了。

而且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几乎全民皆兵。这些自由放牛牧马的草原人,个个弓马娴熟。

匈奴一直没有恢复汉时的盛况,对大魏而言算不得什么大威胁,可那个已经崛起的突厥却不得不防。突厥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威压草原,不可一世。

大魏也数次升起过出兵剿灭突厥的心思,可最后只得放弃。非是畏惧突厥兵威,毕竟就军事实力而言,大魏不惧任何国家,控弦之士三十万听来壮观,但大魏也并不畏惧。

重点是,近些年草原风调雨顺,牧草肥美,草原诸部皆可自给自足,根本不会大股入侵,只有一些股骑兵前来,见到魏国军队便立马遁入草原。

真因如此,朝廷才不愿大军征讨,匈奴和突厥也对大魏表面上恭敬有加。对于这些“懂事”的草原势力,大魏也只好听之任之。

非是看不到草原有威胁,毕竟一到灾年他们必然会有动静,而是不少人选择无视这个问题。

匈奴与突厥两方汉庭,对于下属力量的控制力还是不错的,一旦大魏想要剿灭他们,与之开战,那必然是牵扯数十万将士,数百万百姓的大战。

面对这种几乎集倾国之力的大战,无人敢轻易担负这样的责任,尤其是在对方做的并不算过分的情况下,哪怕陛下也是这种心思。

大战一起,若是赢了那一切好,大魏开疆拓土,此战记入史册,老皇帝成为史书成武略的圣君,参与此战的文臣武将,也是青史留名的贤臣名将。可万一输了呢?

供应如此多的军队投入战斗,只兵马粮草和军械的损失就不计其数,一旦战败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谁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

若是草原也如同大夏三国那样也就罢了,可那里是草原啊!

草原无法出产粮食,这是共识,就算可以圈地放马牧羊,可草原诸部太过分散了,要想将他们彻底歼灭太难,朝廷又不愿意派大军在那里驻守,打下来也不划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