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的情势直到数日之后方才平复下来,诸侯联军不欢而散,各自回归,有些是为了治理地方,而另外有一些则是为了积蓄力量。
曹操算是最后一名离开雒阳的诸侯,因为他需要用自己麾下的大军去镇压混乱时局下的一众宵小,直到朝堂重新恢复运转,这才领兵返回豫州。
最终,雒阳朝堂虽然恢复了往日的正常运作,但经此之后,其威慑力进一步下降,地方呈上的奏折也寥寥无几,别说其他时候,就连董卓当权的动荡时期,朝堂的权力都大过现在。
袁绍虽然仰仗袁家余荫与混来的战功登临大将军之位,但袁家在雒阳的根基已经被董卓毁于一旦,他坐上大将军这个位置,也消耗了袁家留下的不少关系。
虽然天子同样年幼,但袁绍却远远没有当初何进的那般威风,手中力量不过是重组当年的西园八校,甚至远远比不上城门校尉刘备。
而刘备虽然仅有城门校尉一职,看似不及九卿,但实质上却是执掌着雒阳城内外大半的兵权,从职权来看,几乎相当于城门校尉、执金吾以及光禄勋三位重臣之和。
这也是当前朝堂最令人无奈之处,曾经的南北二军被董卓分化取缔,羽林军又一直把持在李旷手中,早在董卓入京之后便离开了雒阳,之后又被刘辩带走,不知去向。
因此,即便刘协在众诸侯的支持下得以保住帝位,但其能够握在手中的力量几近于零,加之年纪尚幼,虽然不至于成为一名傀儡天子,但朝堂上绝大部分的权势皆旁落在了众朝臣的手中。
最终,他们支持刘协上位,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各大世家的权势都在不断扩大,整个司隶,都变成了众朝臣撷取利益的乐土,使得百姓更是苦上加苦。
刘备虽然痛惜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碍于朝堂规则,也不能仰仗兵权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他能够做的,只有不断向刘协言传身教,希望这位年幼的天子能够早日成长起来,把控朝堂,收回原本属于天子的权力。
但这注定遥遥无期。
曹操正是预见到了雒阳将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才决定返回豫州,至少在短时间内放弃把持朝政的机会。
之所以没有决定即刻扫清大汉朝堂的种种隐患,是因为有太多的因素限制着他进行变革。
一来,董卓之祸刚过,雒阳城中的朝臣乃至天下诸侯都对曹操这样坐拥大军的诸侯心生忌惮,秦正自始至终没有踏足司隶的意图,而项明主动离开,并没有对权势表现出觊觎的态度,他就更应该谨慎行事,不能在雒阳停留太久。
二来,大汉朝堂所表现出的臃肿与腐败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就连二日争辉时局最为混乱之时,仍然有人想要投机取巧借此获利。而且,若非这些人相迫,他还不至于急急忙忙离开雒阳表明态度。
这种腐化的朝堂令曹操极为失望,就算他有心去改变这样的局势,一时间都不知道要从何做起。
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要给刘协成长的时间,当天子真正有了执掌朝堂的权力与能力之后,他再入雒阳辅佐对方,相信到了那个时候,便没有人能说什么闲话。
最重要的是,从黄巾之祸起,曹操便嗅到了乱世的味道,接下来数年发生的一切,也印证了这个让他心生不安的推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